[ASH2015]盘点2015ASH血液肿瘤最新进展——马军教授访谈

作者:肿瘤瞭望   日期:2015/12/8 16:47:05  浏览量:28570

肿瘤瞭望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近五年来,CAR-T已成为免疫治疗领域研究热点。五年前研究者首次将CAR-T治疗应用于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目前已有包括诺华、辉瑞、凯德等十家公司投资近百亿美金,启动此项研究。CAR-T是具有突破性治疗手段,尤其对于复发难治的B细胞ALL患者

  CAR-T免疫治疗风生水起

 

  近五年来,CAR-T已成为免疫治疗领域研究热点。五年前研究者首次将CAR-T治疗应用于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目前已有包括诺华、辉瑞、凯德等十家公司投资近百亿美金,启动此项研究。CAR-T是具有突破性治疗手段,尤其对于复发难治的B细胞ALL患者。目前约有170余例B细胞ALL患者接受CAR-T治疗,治疗有效率62%~89%。此项疗法使部分复发难治B细胞ALL患者获得存活机会。CAR-T治疗桥连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为治愈复发难治性ALL提供可能。

 

  值得注意的是,CAR-T作为免疫治疗方法在人体内的作用机制仍不十分清楚。暴发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是CAR-T治疗相关的主要不良反应,发生率高,在ALL发生率约为35%~40%,在多发性骨髓瘤(MM)发生率约为29%。新的研究提出,应用抗IL-6 单克隆抗体(“自杀基因”)治疗CRS,有效率达82%。因此,目前多家大型研究机构正进行“工厂化”的CAR-T治疗研究,CAR-T已成为具有标准化、程序化、质量化、精准化的治疗方案。

 

  MM是肿瘤微环境靶向治疗的典范,五年前MM患者生存期为6.8年,随着治疗手段的进步,目前MM患者生存期为8.2年。来自美国哈佛大学、MD Anderson及宾夕法尼亚大学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总计27例MM患者行CAR-T治疗,有效率达86%。因此,CAR-T用于MM治疗是免疫治疗的新进展。此外,除了ALL,B细胞淋巴瘤,MM,CAR-T还将有望用于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治疗。

 

  除了细胞免疫治疗,PD-1/PD-L1单克隆抗体免疫治疗用于恶性淋巴瘤的结果也振奋人心。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移植或CD30治疗后再次复发者应用PD-1/PD-L1单克隆抗体后,总体有效率(ORR)达80%,完全缓解率(CR)48%~52%。

 

  多发性骨髓瘤治疗新进展

 

  MM研究进展在精准管理及精准医疗领域表现最为突出。可以看出,MM在CAR-T、多药联合、免疫治疗方面均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药物联合应用方案治疗MM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新的证据表明,联合单克隆抗体、小分子抑制剂、抗微环境、血管生成抑制剂等五种药物联合用药方案疗效可能优于蛋白酶体抑制剂联合激素治疗。随着新药不断被研发,第二代、第三代口服蛋白酶体抑制剂用药方便,不良反应小。此外,PD-1/PD-L1用于治疗复发难治性MM的研究结果今年尚未报道。

 

  合理的联合方案逐渐成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治疗趋势

 

  抗CD20单克隆抗体联合化疗对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疗效显著,治愈率达到68%。疗效欠佳患者可采用联合治疗方案,如苯达莫司汀联合传统化疗药物、抗血管生成抑制剂+单抗、依鲁替尼联合利妥昔单抗、小分子抑制剂单克隆抗体及化疗三药联合方案。非化疗药物联合治疗方案,比如抗血管生成药物来那度胺+利妥昔单抗±依鲁替尼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疗效显著,部分患者可获得长期无病生存。值得注意的是,联合应用药物之间可能存在减效或增效作用,但具体机制不清楚。两种单克隆抗体联合治疗淋巴瘤疗效差,而小分子抑制剂联合治疗可提高疗效。合理的药物联合应用方案将成为包括白血病、淋巴瘤、MM等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及其他肿瘤治疗的趋势,在精准医学的背景下多药联合靶向治疗方案有望使肿瘤患者获得长期生存,达到临床治愈。

 

  2015ASH年会亮点总结

 

  恰逢Blood创刊70周年,MM的相关研究有突破性进展,因此,今年可称为“骨髓瘤年”,蛋白酶体抑制剂、单克隆抗体、小分子抑制剂、抗微环境药物、抗微环境药物等多药联合应用方案及靶向治疗使MM疗效显著提高。

 

  恶性淋巴瘤的治疗进展,尤其是RA、RB、BB非化疗方案用于治疗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以及靶向治疗、小分子抑制剂、单克隆抗体等非化疗药物联合应用方案用于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值得关注。

 

  另外包括CAR-T治疗、PD-1/PD-L1治疗,免疫微环境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慢性GVHD治疗等免疫治疗研究是本届ASH年会的一大热点。在骨髓增殖性肿瘤方面,JAK2抑制剂治疗BCR/ABL阴性的MPN缩脾明显,提高血液学缓解率;第三代TKI用于伴有T315I突变的CML患者,治疗CR率高达82%,桥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愈率达50%。此外,白血病发病机制、造血干细胞发生、造血微环境形成、细胞及体液免疫形成等基础研究和支持治疗相关研究亦值得关注。

 

  专家简介:

  马军,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所长,中国抗癌协会临床肿瘤学协作专业委员会(CSCO)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副会长,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分会副会长,中国抗淋巴瘤联盟主席。承担国家863重大科研项目4项,省、市级科研课题13项,开展了7项临床试验。1979年赴日本东京大学医学部留学。一直致力于血液系统的良恶性疾病的诊疗,特别以治疗淋巴瘤和白血病享誉业内。

版面编辑:张楠  责任编辑:付丽云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CAR-T多发性骨髓瘤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分享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