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BCS2019︱亮点讨论:gBRCA携带者在乳腺癌放疗后的第二原发恶性肿瘤风险

作者:肿瘤瞭望   日期:2019/12/14 22:22:55  浏览量:14497

肿瘤瞭望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编者按:2019年圣安东尼奥乳腺癌研讨会(SABCS2019)于当地时间12月10~14日在德州圣安东尼奥举行。大会次日亮点壁报讨论(Spotlight Sessions)的局部治疗专场(Immunotherapy in Breast Cancer: New Directions)中,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的Shir Schlosser报告的一项研究(摘要号:PD6-4)表明,放疗并未增加乳腺癌患者第二原发恶性肿瘤的发生。

 
背景:胚系BRCA基因(gBRCA)突变与乳腺癌和卵巢癌的高发病率和早期发病相关。gBRCA突变可导致DNA同源重组修复,特别是双链断裂修复的损伤,由此推测gBRCA携带者可能更容易发生放疗导致的第二原发恶性肿瘤(SPMs)。放疗导致的SPMs的发生率与gBRCA女性乳腺癌的治疗有关,也与乳腺放疗作为癌症预防手段的潜在应用有关,最近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研究证实了这一点。本研究的目的是确定接受乳腺放疗的gBRCA携带者是否存在SPMs的高风险。
 
方法:经IRB批准后,确定了1991~2012年间接受辅助性乳腺/胸壁放疗的gBRCA和0~Ⅲ期乳腺癌患者的住院记录,随访时间>5年。在一项全国性研究中,乳腺癌患者接受预防性对侧放疗。记录人口统计学、癌症、治疗、SPMs和结果数据。记录与国家卫生部规定的SPMs癌症登记表交叉核对。
 
结果:研究共入组了230例患者,中位年龄45.8岁,中位随访11.4年(5~27年,共3042年)。单侧照射194例(84%),双侧照射15例(7%),对侧乳腺未受影响为21例(9%)。210例(79%)患者进行了全乳放疗,56例(21%)患者进行了胸壁治疗。41%的患者进行了区域淋巴结放疗。92%的患者接受50~50.4Gy剂量的6mV光子治疗。85%的患者在中位年龄48.4岁时接受了双侧附件切除(BSO)。101例患者为gBRCA1突变阳性(68%),85例为gBRCA2突变阳性(28%),gBRCA1和gBRCA2双阳性占1%,未知gBRCA占3%。199例(74.8%)患者在确诊时接受新辅助化疗。
 
6例患者在放疗后诊断了上半身的非BRCA相关恶性肿瘤,平均间隔为138个月,平均年龄为48.8岁。其中有1例患者于乳腺癌放疗204个月后,在放疗区域内诊断了放疗相关甲状腺癌(治疗妇女的粗发病率为0.43%,治疗乳房的粗发病率为0.37%)。2例淋巴瘤发生在放疗容积外的胸腔内(84个月和132个月);1例胃食管交界腺癌发生在双侧异时性乳腺癌(第一次放疗后360个月);1例胃腺癌和1例左肺癌分别发生治疗右乳腺癌54个月和144个月后。5例患者携带携带gBRCA1 185delAG突变基因。
 
结论:这是对接受放疗的携带gBRCA突变基因女性乳腺癌患者进行放疗相关SPMs分析的最大系列分析。经大于3000随访年(中位数为11.4年)观察,与普通人群相比,没有迹象显示放疗导致的SPMs风险增加。虽然需要在更大的数据集中进一步随访,但在gBRCA人群中,乳腺放疗作为治疗和预防应该被认为是安全的。

版面编辑:洪山  责任编辑:彭伟彬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乳腺癌

分享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