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MO Asia 2020丨朱耀教授:亚洲前列腺癌人群基因预测,使用欧美的基因工具还是自我创新?

作者:肿瘤瞭望   日期:2020/11/30 11:38:30  浏览量:11045

肿瘤瞭望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编者按:由于存在人种差异,亚洲人群PCa发生过程不同于欧美人群。因此,二者的预后预测及诊断也存在一定差异。在ESMO Asia 2020大会上,一项迷你口头报告(摘要号:218MO)对22-基因的基因组分类(GC)与NCCN危险分层进行了比较,以建立更适用于亚洲患者的风险分层诊断模型。《肿瘤瞭望》特邀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朱耀教授对该项研究进行了点评。

研究简介


218MO-Comparison of a 22-gene genomic classifier (GC) with NCCN for risk stratification of Asian prostate cancers (PCa)


亚洲前列腺癌(PCa)队列中22-基因的基因组分类(GC)与NCCN危险分层比较


研究背景


由于疾病存在临床异质性,因此,中危和高危PCa在诊治过程中也具有一定挑战性。22-基因的基因组分类(GC)已被证明可以影响西方国家队列中白人和非白人男性PCa患者的治疗决策。本研究比较了东亚PCa队列中GC与NCCN的风险分层。


研究方法


在实验组(N=31)中,对诊断性活检或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RP)的标本进行GC分层。同时病理科医师还对Gleason评分(GS)和肿瘤细胞结构进行了评估。使用AllPrep DNA/RNA FFPE试剂盒从2*2.0毫米肿瘤核心中提取RNA,并在Affymetrix Decipher Biosciences阵列上进行基因表达。


研究结果


按NCCN危险分层,低(LR)、中(IR)、高(HR)和极高风险(VHR)患者分别为1例(3.2%),6例(19.4%),9例(29.0%)和10例(32.3%);诊断时已处于M1的患者占16.1%。按22-基因的GC分层,LR(<0.45),IR(0.45~0.6)和HR>0.6)的患者分为1例(3.2%),7例(22.6%)和23例(74.2%)。所有M1期 PCa患者均具有较高的GC评分(0.796~0.955)。在9例NCCN 高风险(HR)患者中,有5例(55.6%)按GC分类降为IR。而VHR患者不受影响。6例NCCN IR患者中,有4例(66.7%)患者的GC评分较高(0.6336~0.7458)。GS 6~7分肿瘤的GC得分差异最大(GC范围:0.3594~0.7458)。


使用NCCN-GC的六级组合风险分组,将6例IR患者中的4例(66.7%)重新分类为HR,另外1例(16.7%)则分类为LR。GC-IR的9名HR患者中有4名(44.4%)被归为NCCN-CG HR;而GC-HR的5例(55.6%)患者被升级为NCCN-CG VHR。


最后,PAM50转录组分析显示,在东亚PCa队列中,基底亚型比管腔亚型的比例更高(25 [80.6%] vs.6 [19.4%]),而队列中ETS+/ERG+/SPINK1+PCa的比例却比较低(4[12.9%])。



研究结论


本研究数据初步证实了GC在亚洲PCa患者的精确风险分层中的效用。同时需要进行后续研究,以评估NCCN-GC风险分组在预测亚洲男性PCa生存率及影响治疗决策方面的准确性。

?

专家点评


ESMO Asia会议中报道了亚洲前列腺癌应用基因预测工具的初步经验,31例东亚地区的前列腺癌患者进行了Decipher的基因表达谱检测,并针对NCCN危险度分组、Gleason评分和基底腺泡亚型进行了分析。研究结论提示东亚人群前列腺癌具有特定的基因分型特征,比如ETS+/ERG+/SPINK1+所占比例较小,这和文献中报道数据类似。


虽然这项报道的病例数很少,但是提出了许多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


首先,亚洲人群前列腺癌发生的过程是不同于欧美人群的,常见的ERG融合基因和PTEN缺失在亚洲人群中并不多见,而DNA修复相关基因改变发生率类似。因此在预后因素区分、临床检测重点、治疗靶标探索方面都需要有亚洲人群的特色。


其次,类似于Decipher等基因分型的工具,已经在美国获批用于穿刺或根治术后标本,能够更好的指导术后各种辅助治疗的选择,但是这些模型的建立基础均为欧美人群,没有亚洲人群的数据,因此需要大规模、前瞻性的验证才能判断这些模型的有效性。


再次,Decipher的研发最初始于Mayo Clinic一组随访时间长达17年的前列腺癌队列,亚洲地区仍然缺乏足够长随访的前列腺癌数据库,而单纯和NCCN分组、Gleason评分做关联,并不能非常准确的预测转移和生存疗效。目前已经有多项研究提示,亚洲人群虽然分期和Gleason评分较高,但是对于内分泌治疗效果优于欧美人群。因此规划多中心的数据库,整合完善的临床数据,完善标本的组织保存和测序,是建立亚洲人群特定基因模型的关键。


“亚洲人群前列腺癌”已经成为这些年关注的热点,包括Nature的基因组学研究(Li J et al, Nature 2020)和我们研究组的遗传突变研究(Wei Y et al. Eur Urol 2019)都提示中国人群具有特定的基因改变,而这种中西方的不同涉及到前列腺癌发生、内分泌治疗敏感性、靶向治疗特异性等众多方面。我们历时16个月撰写的“亚洲前列腺癌的流行病学和基因组学”已经被Nature Reviews Urology接收,在此综述中我们全面回顾了中西方差异并提出诊治优化的诸多细节,希望见刊后能够给国内患者带来更多希望。


专家简介

朱耀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主任医师,肿瘤学博士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泌尿外科行政副主任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前列腺癌专家委员会秘书长

上海市抗癌协会青年理事会副理事长

中国抗癌协会泌尿男生殖系肿瘤专委会精准学组副组长

2019年复旦大学青年五四奖章

2019年上海市卫健委青年五四奖章

2018年上海市“医苑新星”杰出青年医学人才

第七届复旦大学十大医务青年

第三批复旦大学卓学人才计划

2015年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计划。

Prostate Cancer and Prostatic Disease编委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

?

版面编辑:洪山  责任编辑:卢宇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前列腺癌

分享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