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肿瘤瞭望>资讯>访谈>正文

袁芃教授: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现状

作者:肿瘤瞭望   日期:2021/3/18 20:00:00  浏览量:7887

肿瘤瞭望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编者按:随着新一代乳腺癌抗癌药物的应用,患者的生存及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晚期乳腺癌逐渐演变为一种慢性病,近日,在第三届乳腺癌个体化治疗大会上,本刊特邀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袁芃教授就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现状相关问题进行了专访,现将内容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在乳腺癌中的应用进展


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SERM)自20世纪70年代起即被应用于临床中,是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主要药物。SERM类药物主要有雌激素受体调变剂:如他莫昔芬、托瑞米芬和雌激素受体下调剂,如氟维司群。在临床应用过程中,以他莫昔芬(TAM)为代表的雌激素受体调变剂因为在辅助治疗中降低绝经前患者的复发和死亡风险具有明显效果,所以被美国ASCO、NCCN指南、欧洲StGallen指南及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指南推荐为内分泌治疗的首选药物,尤其适用于绝经前激素受体阳性患者。


5年SERM治疗曾长期作为绝经前雌激素受体阳性患者内分泌治疗的金标准,近年来ATLAS和aTTom研究均表明10年TAM治疗疗效优于5年,延长内分泌治疗疗程可能给患者带来更多获益的理念逐渐得到认可。此外,袁芃教授特别提到,患者的依从性是SERM类药物辅助内分泌治疗的真正挑战,并分享了一些国内外相关的研究报告。





由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徐兵河教授牵头进行的中国乳腺癌患者SERM类药物治疗状况的研究,针对绝经前受体阳性乳腺癌采用内分泌治疗的依从性进行了相关调查,袁芃教授在此次大会上发布了主要结果。从研究数据中可以看出,患者的依从性随治疗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进而直接影响SERM类药物在乳腺癌辅助治疗中的疗效。患者依从性差未持续服药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药物不良反应、年龄、家人知晓与否以及医生对患者的告知。因此要提高依从性,医生治疗前应给患者足够的指导教育、加强随访,使用更安全有效的治疗药物并加强副反应管理,同时患者应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增强信心。


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新药进展及耐药管理进展


SERM类药物、芳香化酶抑制剂是目前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治疗的常规用药。临床治疗中,雌激素受体阳性患者晚期或者辅助治疗中出现耐药时,一方面可换用其他不同作用机制的抗雌激素药物;另一方面,在换用其他抗雌激素药物的同时加用靶向药物,如CDK4/6抑制剂或mTOR抑制剂。CDK4/6抑制剂是细胞周期阻断药,已在美国上市,mTOR抑制剂虽然在中国还没有晚期乳腺癌的适应证,但在国外已有研究证实它在内分泌治疗耐药患者中应用效果较好。

  

药物去势后激素水平的检测

 

药物去势已成为乳腺癌治疗的方法之一,而临床中去势以后是否需要频繁检测患者的激素水平?对此,袁芃教授解释到,由于LHRH类去势药的去势作用达到98%以上,所以建议患者可用药半年后检测一次激素水平,不需要频繁检测,如果检测结果显示雌激素水平较高未达到绝经后水平建议采用手术、放疗等方式以抑制卵巢功能,从而达到预期的内分泌治疗效果。

?

专家简介



袁芃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乳腺癌诊治规范》专家组成员,《中国晚期乳腺癌专家共识》专家组成员,《乳腺癌靶向治疗原则与实践》副主编,承担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863”课题,1项“吴阶平”科学基金。

 

版面编辑:洪山  责任编辑:彭伟彬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乳腺癌

分享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