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10月24日,由中国医药创新促进会联合贝达药业共同召开的国家“十一五、十二五”重大新药创制专项成果发布会暨埃克替尼上市四周年学术大会成功举办。本次会议聚焦肺癌分子靶向治疗、肺癌个体化治疗和精准肿瘤学等议题。本次会议设置了肿瘤内科专场、呼吸科专场、胸外科专场和多学科专场四个分会场。会议结束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内科主任刘云鹏教授、广东省肺癌研究所/广东省人民医院肿瘤中心肺一科主任杨衿记教授和301医院肿瘤综合治疗科的胡毅教授参加了《肿瘤瞭望》举办的“肺癌多学科治疗研讨会”,就肺癌多学科综合治疗的现状和挑战进行探讨。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0:00
Remaining Time -0:00
This is a modal window.
The media could not be loaded, either because the server or network failed or because the format is not supported.
Beginning of dialog window. Escape will cancel and close the window.
End of dialog window.
编者按: 10月24日,由中国医药创新促进会联合贝达药业共同召开的国家“十一五、十二五”重大新药创制专项成果发布会暨埃克替尼上市四周年学术大会成功举办。本次会议聚焦肺癌分子靶向治疗、肺癌个体化治疗和精准肿瘤学等议题。本次会议设置了肿瘤内科专场、呼吸科专场、胸外科专场和多学科专场四个分会场。会议结束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内科主任刘云鹏教授、广东省肺癌研究所/广东省人民医院肿瘤中心肺一科主任杨衿记教授和301医院肿瘤综合治疗科的胡毅教授参加了《肿瘤瞭望》举办的“肺癌多学科治疗研讨会”,就肺癌多学科综合治疗的现状和挑战进行探讨。
病理科在肿瘤治疗多学科协作组的作用和面临的挑战
杨衿记教授:放、化疗等治疗手段基于传统病理学诊断与分类。传统的形态病理学诊断是金标准,比如将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NSCLC)区分为鳞癌和非鳞癌,不同组织类型的肺癌有不同的治疗方案。基于患者个人基因组信息的精准治疗对病理诊断的要求更高,需要对患者做病理形态学和分子病理检测。在多学科综合诊疗和个体化诊疗的时代,分子病理学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在我们医院,凡是已经研究成熟的靶点,我们在病理科为患者做检测。若要检测不成熟的、探索中的靶点,则在广东省肺癌研究所分子生物学实验室进行检测。我们不断探索未知靶点,为更好的精准治疗做准备。
对于肺癌多学科综合治疗,分子病理学和传统病理学都很重要。在临床诊疗中,临床医生需要和病理学家定期对疑难病例进行讨论,使病理诊断充分体现形态病理学、免疫病理学和分子病理学的整体水平。在开创性研究中,病理学家应参与多学科诊疗研究和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才能为未来的精准治疗提供更好的证据。
刘云鹏教授:的确如此,随着我们对疾病的认识增加、组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不断深化,病理学的越来越重要,因其可指导治疗策略的选择和预后预测。
如何“个体化”地给不同的患者选取不同的综合治疗方案?
胡毅教授:过去我们根据患者临床病理分型和分期为患者选择治疗策略。传统的治疗模式将逐渐被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所取代,即肿瘤单病种多学科综合诊治模式。目前随着分子病理学研究进展,我们可以基于患者的分子病理检查结果选择靶向药物治疗。目前,免疫治疗将介入临床治疗,临床免疫分型即将形成。在我们中心已经开展免疫分型检测研究。在我们医院,常规病理检测也是在病理科执行,探索性检测在肿瘤中心的实验室执行,免疫分型检测已经纳入实验室检测的内容,比如PD-L1检测和错配修复基因(MMR)检测。我们有了传统形态学病理分型、分子病理分型、免疫分型等手段,这些精准的检测手段可指导我们制定更精准的治疗策略。
基因突变的NSCLC脑转移患者是单用EGFR-TKI治疗还是放疗联合TKI?
杨衿记教授:NSCLC脑转移患者的传统治疗手段是放射治疗。目前EGFR突变或ALK阳性患者的临床治疗方式正悄悄改变,一些回顾性研究和II期临床试验显示,这类患者采取TKI(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的疗效较好,有效率超过50%,疾病控制率达80%-90%。
NSCLC脑转移患者接受全脑放疗(WBRT)、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或伽马刀治疗,取决于脑转移病灶数目的多少。多发性脑转移一般是采取WBRT治疗。目前WBRT治疗方式不令人满意,控制时间为4~6个月,患者中位生存期为8~10个月左右。几项II期临床试验表明,EGFR突变或ALK阳性患者TKI治疗疗效有所改观,疾病控制时间达10个月左右,生存期接近18-23个月,延长了一倍。对于EGFR敏感突变、ALK阳性NSCLC脑转移患者,传统标准治疗模式受到挑战。中国胸部肿瘤研究协作组(CTONG)1201研究正在进行中,这项III期研究比较了单药TKI(埃克替尼)和传统全脑放疗+全身化疗一线治疗3个以上脑转移灶的EGFR突变患者,目前患者入组基本结束,预计明年会得出结果,如果研究结果为阳性,则该研究将改变NSCLC多发脑转移患者治疗的临床实践。
中国发展多学科诊疗模式面临的哪些机遇和挑战
刘云鹏教授:目前肺癌治疗面临着多种难题,比如可手术的I期非小细胞肺癌采取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还是手术治疗?NSCLC患者应采取放疗治疗、TKI治疗还是序贯治疗?患者靶向治疗不同程度疾病进展后,是应该继续靶向治疗还是换成化疗?这些问题引发一个后续的问题:我们应如何进行多学科协作,中国发展多学科诊疗模式面临哪些困难,我们应该如何推动肿瘤多学科诊疗的进展?
胡毅教授:肿瘤多学科综合治疗和个体化治疗已成趋势,肿瘤领域最先开展多学科会诊模式,因为目前还没有新的、有突破性的肿瘤理论,肿瘤医生需要通过综合运用现有治疗手段科协作提高诊疗效果。在多学科会诊模式开展之初,需要各个科室团队慢慢磨合,发挥各个学科的优势。目前各个学科发展存在不平衡的情况,但是通过多学科联合诊治,可以相互带动,最终促进各个学科的发展。
杨衿记教授:我从事肺癌工作20多年,前十年为外科医生,后来成为了肿瘤内科医生,目前在吴一龙教授领导的团队中从事肺癌单病种临床与研究工作,包括转化研究。这种工作经历使我本人更加重视肺癌多学科诊疗。
在我看来,我国发展多学科综合诊疗模式必须突破以下瓶颈:①传统分科模式导致的利益冲突:在肺癌单病种多学科综合诊疗模式下,各个医生从患者进医院初诊时共同为患者评估病情,经过多学科讨论后为患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患者不需要奔走于各个科室,比较符合科技以人为本的原则。多学科综合诊疗模式执行困难与科室利益、奖金分配、医生创收等问题有相关性。②多学科团队中缺乏领军人物:缺少在肿瘤转化研究、内科、外科、影像学、病理学等领域都有深厚造诣的学科带头人,不利于多学科综合诊疗团队的运行和可持续发展。③一些多学科综合诊疗团队表面功夫较多,只是为了招揽患者或为了应付医改的大环境,多学科综合诊疗没有取得实效,没有使患者真正获益。
刘云鹏教授:目前有多种肺癌治疗方式,并有治疗时间和顺序的要求。传统的分科诊疗模式已经不适合当下,我们要突破传统治疗模式的弱点,积极采用和配合肿瘤多学科诊疗模式,让患者获得最科学、最有效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