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6日~9日,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联合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在上海共同举办了“2017 年临床肿瘤学新进展学术研讨会——Best of ASCO event in China”。在会议现场,本刊有幸采访了妇科肿瘤专场主席、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吴令英教授,吴教授为读者点评了2017 BOA会议探讨的三项妇科肿瘤研究。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0:00
Remaining Time -0:00
This is a modal window.
The media could not be loaded, either because the server or network failed or because the format is not supported.
Beginning of dialog window. Escape will cancel and close the window.
End of dialog window.
.jpg)
辅助放疗序贯化疗对比单用放疗治疗高危子宫内膜癌的PORTEC-3研究最终结果(摘要编号5502)
ASCO 2017发布了对比辅助放疗序贯化疗和单纯放疗作为术后辅助治疗用于高危子宫内膜癌(HREC)的PORTEC-3最终结果。入组患者在手术后1:1随机分入放疗组(RT,48.6 Gy盆腔外照射,每次1.8 Gy)或放疗+化疗组[联合治疗组,放疗+2周期顺铂增敏(50 mg/m2, Q4w),序贯4周期卡铂(AUC5)联合紫杉醇(175 mg/m2)化疗]。主要研究终点是5年总生存率(OS)和5年无失败生存率(FFS)。
研究发现,对于高危型子宫内膜癌,在放疗基础上序贯化疗,有改善5年FFS的趋势:联合治疗较单用放疗组能降低7%的FFS风险(76% vs. 69%)和5%的OS风险(82% vs.77%)。尤其对于III期患者,联合治疗组带来11%的FFS显著获益。在术后第1年,联合治疗组的毒性反应更为显著。OS结果还需要更长时间的随访。
对于I-II期高危患者不推荐联合治疗,单用放疗即可取得很好的盆腔控制率。但是III期患者采用放疗联合化疗方案有可能延长FFS,建议术后采用放疗序贯化疗的辅助治疗。
局部晚期子宫内膜癌最佳减瘤术后放化疗对比单用化疗的III期随机临床试验(摘要编号5505)
这项研究以III或IVa期子宫内膜样癌及I或II期的子宫透明细胞癌或浆液性癌患者为对象,在取得最佳减瘤术后,试验组接受肿瘤体积导向放疗+顺铂、序贯紫杉醇+卡铂化疗(C-RT组),对照组紫杉醇联合卡铂化疗(CT组)。首要研究终点为无复发生存时间(RFS),次要研究终点为OS、急性和延迟性毒性和生活质量(QOL)。研究假设:与单用化疗相比,C-RT能改善局部晚期子宫内膜癌最佳减瘤术后的无复发生存(RFS)和总生存。
研究结果显示,与单用化疗相比,放化疗组并未改善RFS(HR=0.9,95%CI 0.74~1.1)。两组的急性不良反应相似。放化疗组中75%患者完成治疗,化疗组85%患者完成治疗。与单用化疗相比,放化疗组降低了阴道、盆腔和腹主动脉旁复发率,但放化疗组远处转移率更高,未来将进一步报道生存和QOL的终点数据。
化疗联合西地尼布治疗复发性卵巢癌的ICON6研究的总生存结果(摘要编号5506)
ICON 6是一项西地尼布(Cediranib)用于铂敏感复发卵巢癌的三组、双盲、安慰剂对照的III期研究,评价铂敏感复发卵巢癌患者化疗同步西地尼布及化疗结束后维持治疗的效果。患者按2:3:3的比例被随机分配到3个治疗组中:化疗联合安慰剂(A组)、化疗联合西地尼布(B组)、化疗联合西地尼布+西地尼布维持治疗(C组)。ICON6研究计划招募2000例患者,OS为首要研究终点。但2011年9月研究设计调整为以PFS为首要研究终点,次要终点为OS,缩减样本量至400例,对比A组与C组的PFS和OS。
西地尼布显著延长PFS,OS获益趋势一致,其应用前景值得期待;ICON 6方案修改不可避免地造成对生存的检验效能不足;最终分析显示C组和A组的mOS差异达7.4个月;西地尼布联合化疗、西地尼布维持治疗均有临床获益,维持阶段的毒性更轻。ICON 9研究将进一步探讨西地尼布联合奥拉帕尼(Olaparib)作为维持治疗策略。
吴令英教授点评:在宫颈癌、卵巢癌、子宫内膜癌这三大妇科肿瘤中,晚期宫颈癌和卵巢癌治疗虽然不太理想,但是总的治疗原则和治疗策略比较清晰,专家们的意见比较一致。但是在子宫内膜癌治疗方面,特别是预后比较差的具有高危因素的早期患者和中晚期患者,目前还没有足够的临床研究证据来支持其治疗选择。本次BOA会议讨论了2017 ASCO报道的两项关于子宫内膜癌的研究结果:针对具有高危因素患者的PORTEC-3研究,以及一项针对III/IVA期局部晚期患者的随机前瞻性研究。其结果对相关子宫内膜癌患者的术后辅助治疗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第2项研究未来将进一步报道生存和QOL的终点数据,值得关注。
在卵巢癌治疗方面,抗血管生成药物贝伐珠单抗的研究证据比较明确;近几年来,PARP抑制剂在卵巢癌领域中取得很好的研究结果。前期研究表明,PARP抑制剂奥拉帕尼联合抗血管生成制剂西地尼布治疗复发性卵巢癌,两药有很好的协同作用和耐受性。2014 ASCO报道的II期临床研究表明,与单药奥拉帕尼相比,奥拉帕尼联合西地尼布可以改善铂类敏感的卵巢癌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和客观缓解率(ORR)。2017 ASCO报道的ICON6研究发现,相较化疗+安慰剂治疗,化疗同步西地尼布之后西地尼布维持治疗使PFS延长2.3个月(P<00001),OS延长 7.4个月(P=0.21)。虽然OS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但是我们可以看出,化疗联合西地尼布+西地尼布维持治疗有可能改善铂敏感复发卵巢癌患者的预后。
专家简介
吴令英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妇瘤科主任及大外科副主任,北京协和医学院妇产科系副主任;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常委、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妇幼微创专业主任委员、北京医学会妇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妇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妇科肿瘤专业常委、吴阶平医学基金会肿瘤医学部执行常委、中国老年医学老年肿瘤分会常务理事;《中华妇产科杂志》、《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 Research》、《临床肿瘤学杂志》等杂志编委。发表SCI文章及核心期刊文章百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