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极雄激素治疗(BAT)是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的新疗法,可显著降低部分患者血清前列腺癌特异性抗原(PSA)水平、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恢复去势治疗的敏感性,在mCRPC患者的治疗中展现了巨大潜力。2024年1月6日,由北京抗癌协会泌尿男生殖系肿瘤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会、北京医学奖励基金会共同主办的“2024北京泌尿肿瘤青年论坛”在京圆满举行,北京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刘明教授带来了题为《mCRPC双极雄激素序贯瑞维鲁胺联合PD-1治疗早期经验》的精彩演讲,并在接受《肿瘤瞭望》的采访中介绍了BAT的治疗理念和研究进展。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0:00
Remaining Time -0:00
This is a modal window.
The media could not be loaded, either because the server or network failed or because the format is not supported.
Beginning of dialog window. Escape will cancel and close the window.
End of dialog window.
编者按:双极雄激素治疗(BAT)是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的新疗法,可显著降低部分患者血清前列腺癌特异性抗原(PSA)水平、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恢复去势治疗的敏感性,在mCRPC患者的治疗中展现了巨大潜力。2024年1月6日,由北京抗癌协会泌尿男生殖系肿瘤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会、北京医学奖励基金会共同主办的“2024北京泌尿肿瘤青年论坛”在京圆满举行,北京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刘明教授带来了题为《mCRPC双极雄激素序贯瑞维鲁胺联合PD-1治疗早期经验》的精彩演讲,并在接受《肿瘤瞭望》的采访中介绍了BAT的治疗理念和研究进展。
01
《肿瘤瞭望》:能否请您介绍一下双极雄激素治疗(BAT)的概念或理论基础?
刘明教授:前列腺癌(PCa)药物治疗最基础的治疗方式是去势治疗,其理念是用各种方式(如睾丸切除或GnRHa药物去势)把体内的睾酮水平尽可能地降到最低水平(目前更推荐的深度降酮水平为<20ng/dL),从而破坏肿瘤细胞对激素的依赖性,达到抑制肿瘤进展的目的。区别于传统的前列腺癌去势治疗理念,mCRPC双极雄激素治疗理念是当发现这些肿瘤对于低睾酮水平已经耐受的时候,我们给予超生理剂量水平的雄激素补充而使睾酮迅速升高,然后再迅速抑制睾酮水平。这种反复的冲击疗法能够恢复肿瘤对内分泌治疗的敏感性。目前尚未清楚双极雄激素治疗的具体机制。有研究发现,双极雄激素治疗可以导致已经出现耐受的雄激素受体(AR)基因表达的适应性上调,DNA断裂,前期出现的一些耐药的基因突变得到纠正,促使恢复疗效。因此,双极雄激素治疗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的关注。
02
《肿瘤瞭望》:能否介绍一下当前BAT序贯NHT(新型内分泌治疗)治疗mCRPC的研究进展?
刘明教授:双极雄激素到现在已经有十几年的历史了,前期也做过很多研究,到目前为止最重要的两项研究是TRANSFORMER研究和RESTORE研究,已经发表在国际期刊上了。这两项研究从不同角度证实了对于阿比特龙(Abiraterone)、恩杂鲁胺(enzalutamide)等新型内分泌治疗失败的患者,先接受双极雄激素治疗,进展后再次使用新型内分泌治疗,可获得不错的PSA50和PFS,这种模式的疗效相比先NHT再序贯双极雄激素更好。
△RESTORE和TRANSFORMER研究设计和主要终点
03
《肿瘤瞭望》:您在本次大会上介绍一种新的联合方案,BAT序贯NHT+PD-1单抗治疗mCRPC,能否我们分享一下这些治疗经验?
刘明教授:我们北京医院现在正在开展的mCRPC临床研究,应该说是国内首个关于双极雄激素的治疗,其方案是针对mCRPC新型内分泌治疗前期已经耐药的患者,先通过两个疗程的双极雄激素的冲击治疗,然后采用瑞维鲁胺联合PD-1治疗。在我们前期的治疗结果可以看到,60%的患者的PSA下降超过50%(PSA50),50%的患者能够达到影像学缓解。这些患者入组的时候已经是晚期mCRPC患者,能达到这样的疗效实属不易,由此证明双极雄激素治疗未来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04
《肿瘤瞭望》:您认为BAT未来还有哪些重要研究方向?临床实践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刘明教授:目前来看,BAT的研究还局限于临床研究的阶段,未来需要解决的问题有很多,包括BAT介入的时机、剂量的选择、患者的选择、治疗周期、序贯药物、药物选择序贯治疗还是联合治疗才会更有效等等,目前还没有明确的答案。我们只知道双极性激素治疗未来是一定有前景的,它会让相当多的患者从中获益。前列腺癌这类复杂的癌症还有很多是我们不了解的,传统的去势治疗方式可能需要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刘明教授
北京医院泌尿外科主任,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医学部教授,北京大学医学部博士生导师
协和医科大学博士生导师
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常委、泌尿男科工程学组组长
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肿瘤学组委员、基础学组委员、国际交流委员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泌尿男生殖系肿瘤专业委员会微创学组副组长
北京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常委兼秘书长
NCCN前列腺癌指南国际评审专家
《中国前列腺增生诊断治疗指南》编写组副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