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CO2014]独家:“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胃癌的Ⅲ期研究”研究负责人秦叔逵教授和李进教授精彩点评

作者:  秦叔逵  李进   日期:2014/6/3 13:35:43  浏览量:35473

肿瘤瞭望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在ASCO第四天(6月1日),我国秦叔逵教授和李进牵头进行的“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胃癌的Ⅲ期研究”以大会口头报告(Oral presentation)形式,由李进教授在大会上呈递给全球肿瘤学者。这项研究还被收入了“Best of ASCO”优秀论文,成为中国学者在本届ASCO年会上唯一获此殊荣的重要研究。

  在ASCO第四天(6月1日),我国秦叔逵教授和李进牵头进行的“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胃癌的Ⅲ期研究”以大会口头报告(Oral presentation)形式,由李进教授在大会上呈递给全球肿瘤学者。这项研究还被收入了“Best of ASCO”优秀论文,成为中国学者在本届ASCO年会上唯一获此殊荣的重要研究。

  《肿瘤瞭望》邀请了因故未能亲赴ASCO现场的秦叔逵教授撰写独家点评,并在ASCO现场采访到了李进教授,请他们一同对此成果及意义发表评论。(李进教授采访的更多内容和精彩视频,请期待明日微信。)

  独家点评:

 

  南京八一医院解放军全军肿瘤中心秦叔逵教授

20149月在美国《临床肿瘤学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JCO)上曾全文发表了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胃癌的期研究结果此次报告的期研究正是在期的基础上进行的,研究例数更多,共纳入273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包括阿帕替尼850 mg组(181例)和安慰剂对照组(92例)。期研究很好地重复出了期研究的结果,不但证实了阿帕替尼的客观有效和安全性好,同时证明能够带来明显的生存获益。由此,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胃癌的研究已引起轰动,获得了国际、国内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评价。

我们认为这项研究之所以能够入选2014ASCO大会的口头报告和“Best of ASCO”,主要的原因有:

首先,阿帕替尼的研究是第一个在胃癌治疗中获得成功的小分子靶向药物的临床研究。与肺癌、乳腺癌和结直肠癌比较,胃癌的分子靶向治疗开展得相对较晚迄今只有3种药物的研究获得成功,包括瑞士罗氏公司的曲妥珠单抗、美国礼来公司的Ramucirumab单抗和中国恒瑞公司的阿帕替尼,其中仅阿帕替尼为小分子靶向药物,口服方便、经济性好。

其次,目前的阿帕替尼研究是用于晚期已有转移、同时在标准化疗后进展的胃癌患者,属于三、四线甚至以上的治疗,证明其仍然有效。正所谓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显著区别于大分子药物Ramucirumab几乎同期开展的临床研究,后者是用于晚期胃癌二线治疗的研究。这是第一个发现和证明通过三线或者以后治疗能够延长晚期已有转移的胃癌患者生存期的大型多中心临床研究,填补了空白。

第三,阿帕替尼的研究是一项全国多中心研究,是由我国的专家学者独立设计、组织、实施和完成的,试验进展顺利,取得了良好的结果,获得国际、国内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认可。这充分说明我们的专家学者有能力和有水平承担并完成这样的大型试验,这将为后续的国产创新药物的研发和临床研究提供了许多好的经验及有益的借鉴。

第四,作为VEGFR-2的高度选择性抑制剂,阿帕替尼的研究结果与Ramucirumab的研究结果存在一致性,不谋而合,再次证明抗肿瘤血管生成剂治疗胃癌是有效和安全的。

第五,这是一项针对我国高发肿瘤治疗的研究。因为人种、地区和生活习惯等差异,一些肿瘤的流行病学、病因学、分子生物学特征、临床表现和分期以及治疗策略等在不同国家存在明显的不同,在中国,胃癌有着自己的特点和治疗难点。例如,同期进行的一项国外企业的大分子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晚期胃癌的研究,其全球数据分析是阳性结果,但是亚洲亚组的结果并不好。阿帕替尼期研究是针对中国晚期胃癌患者进行的,在标准治疗后进展的患者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实属难得。这也提示,不能照抄、拷贝或者完全指望国外学者的研究结果,对于胃癌、肝癌、食管癌和鼻咽癌这些我国高发或特色肿瘤,我们自己要多下功夫、积极自主地去进行研究。

众所周知,晚期胃癌的病情复杂,治疗非常棘手,标准化疗后发生进展的患者生存期较短,但是相当一部分患者的体能状态仍然较好,求生欲望强,迫切需要和可以接受进一步治疗。过去对这类患者往往只能给予支持、对症等姑息治疗或消极等待,而现在通过这项研究的结果为无药可医的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为临床医师提供了一种新的武器。因此,对于晚期已有转移,同时紫杉类、铂类和氟尿嘧啶药物化疗后进展的胃癌患者,阿帕替尼将成为标准的治疗药物。

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研究虽然是由李进教授和我共同担任PI牵头的,李进教授做了大量开拓性的工作,但更重要的是得到了全国37家大型肿瘤中心的鼎力支持和积极参与付出了许多心血。因此,它是大家紧密合作和团队努力的成果。

 

(图为李进教授在ASCO2014做口头发言)

上海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肿瘤内科主任李进教授

这项临床研究主要是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医院的秦叔逵教授和我共同牵头的,得到了全国38家大型医院的研究者们的大力支持。

这个研究主要是探讨针对胃癌晚期、标准治疗失败的患者,如何应用抗血管形成的靶向药物,阿帕替尼(针对VEGFR)进行治疗。研究中(入组的患者)是所有化疗都失败之后的患者,也就是说患者要接受过一线、二线化疗,甚至于三线以上的化疗,(治疗失败后)才能够进入研究。

研究证明,用抗血管形成的小分子靶向药物同样能够延长患者的生存,特别是对于这些经过常规治疗失败之后的胃癌患者,仍然能够延长总体的生存期。经过统计发现,延长的生存期在55天左右,接近两个月。

而大家都知道胃癌是严重威胁中国患者的一个疾病,同时因为胃癌对化疗和放疗相对不敏感,而且异质性很强,所以胃癌的治疗这么多年来一直停滞不前。而我们有接近两个月的总生存的延长,实际是给用靶向药物治疗胃癌打了一个强心针。

过去五年中我们有四五项大型的国际多中心临床研究以失败而告终。但是我们这个研究第一次证明抗血管形成的小分子靶向药物能够延长患者的生存期,不但是总生存期,同时无疾病进展生存期也有所提高,而且还增加了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最终我们能够为那些化疗失败的患者提供又一个选择。这是我们所做的研究得出的结果,这样一个结果预示着在未来对于中国的胃癌患者,可以应用阿帕替尼进行治疗。其实我们这项研究也是在国际上第一次证明,小分子抗血管形成药物在晚期胃癌患者中有效。这不但是对中国患者有益,未来对世界胃癌的治疗也是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目前,这个抗血管形成靶向药物的临床试验也已经在韩国、日本、美国和欧洲开展。我相信,在未来因为这个临床研究的阳性结果,会给国际上胃癌的治疗带来一些帮助和借鉴作用。相信这个研究能够使得中国更多的民族企业在这方面奋起直追,不但是在胃癌,甚至是在肠癌、肺癌、乳腺癌上有更多的研究,为中国的肿瘤患者造福。

 

 

 

 

 

版面编辑:吉晓蓉  责任编辑:吉晓蓉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胃癌阿帕替尼晚期Ⅲ期研究

分享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