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肿瘤瞭望>百家>访谈>正文

陆舜教授:肺癌免疫治疗新进展

作者:肿瘤瞭望   日期:2016/4/2 19:25:01  浏览量:23030

肿瘤瞭望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编者按:由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以及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主办,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协办,上海市肺部肿瘤临床医学中心承办的第七届CSCO上海国际肺癌论坛暨第三届中瑞国际肺癌论坛今天在上海圆满落幕。本次会议集结了国际和中国肺癌领域的杰出人物,《肿瘤瞭望》有幸邀请了上海市肺部肿瘤临床医学中心主任陆舜教授做专家独家专访。

  《肿瘤瞭望》:本次会议有哪些亮点?您对本次大会有怎么样的期许?


  陆舜教授:本次会议是中国临床肿瘤学学会(CSCO)主办的国际肺癌论坛,主要邀请了肺癌领域的一些国内外知名教授参会并做主题汇报,本次会议讨论的问题也是中国学者非常关心的热点话题。来自中国各地的专家分享了自己在肺癌领域的研究结果,例如CSCO还特邀了中国科学院药物研究所的丁健院士,丁院士在会议上分享了肿瘤药物的研发结果,于金明院士谈及了分子精准治疗在放射领域的研究结果;吴一龙院长也分享了肺癌前沿研究的案例。本次会议在精准医疗时代分享了肺癌的最新研究结果,为中国下一步肺癌研究方向做好了铺垫。

 

  《肿瘤瞭望》:未来我们应如何加强与欧美乃至世界的肺癌专家的交流和合作?

 

  陆舜教授:本次国际会议,中国学者已经走出国门,开始发展国际事业。中国肺癌事业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即:1999年到2009年、2009年到2019年、2019之后。第一阶段我们称之为“赶潮儿”,1999年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局(CFDA)刚成立,我们刚熟悉GCP的原则,当时我们是赶着国外潮流按国际的临床标准来做临床实验,很多临床研究都是外国人设计方案,而我们只能照本宣科。第二阶段2009年至2019年,我们称之为“弄潮儿”,2009年中国学者做的IPASS研究结果发表在《新英格兰杂志》上,具有跨时代的意义。在同一个平台,很多人做临床研究的PI,有些研究者参与研究方案的设计,在这个阶段我们在中国自身的基础上融入外国一起做临床研究。第三阶段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和中国在肺癌病例资源数量上的优势,相信我们会成为“领潮儿”。

 

  《肿瘤瞭望》:免疫治疗新进展?

 

  陆舜教授:这三年免疫治疗在肺癌或其它领域都有了很大的进展。第一步就是我们对免疫“哨卡点”的认识,不论是健康人群还是肿瘤患者都有淋巴细胞,正常人会有免疫监视作用,而肿瘤患者的肿瘤细胞发生了突变,免疫功能存在缺陷,肿瘤分子通过PD-1与淋巴细胞的PDL-1结合,淋巴细胞降低对肿瘤细胞的免疫攻击,即产生了免疫耐受,从而达到“伪装”的目的,肿瘤细胞就能轻易的通过的细胞表面的“哨卡点”,形成一个通路,进入组织、细胞渐渐长大。免疫治疗就是破坏肿瘤分子的PD-1/PDL-1通路,使肿瘤细胞不能通过“哨卡点”,从而恢复淋巴细胞正常的疫监控。阻断PD-1/PDL-1通路的药物已经至少有两种在美国FDI审核通过,即将有5-6种正在做临床实验的药物得到申请批准。

 

  《肿瘤瞭望》:陆教授对免疫治疗在临床运用中出现的诸多困惑的看法?

 

  陆舜教授:免疫的困惑有以下几个:第一,严格意义上来讲,免疫“哨卡点”的药物还未得到审批,以往用的是非特异性免疫药物如干扰素、白介素等,并没给患者带来生存获益。以前我们对免疫治疗有所误解,而且又滥用、透支免疫治疗的概念,但现在的免疫治疗和以往的免疫治疗不是同一概念,现在的免疫是指特异性免疫治疗。第二,细胞治疗没有按GCP的原则进行,没有足够的研究数据能够证明细胞治疗的效果。第三,现在我们已经在做特异性免疫治疗药物的临床实验,大约需要两到三年的时间收集临床研究结果,得到中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批准后,我们即将迎来特异性免疫治疗新时代!

版面编辑:张楠  责任编辑:唐蕊蕾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CSCO上海国际肺癌论坛

分享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