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GCC2017]靶向时代的挑战:第12届国际胃癌大会胃肠间质瘤专题精彩回顾

作者:肿瘤瞭望   日期:2017/5/9 17:51:43  浏览量:31002

肿瘤瞭望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2017年4月20~23日,第12届国际胃癌大会(International Gastric Cancer Congress, IGCC)在北京盛大召开,作为胃肠肿瘤领域全球顶级专业学术会议,本次IGCC吸引了全球众多胃癌领域专家、学者参与。

  编者按
 
  2017年4月20~23日,第12届国际胃癌大会(International Gastric Cancer Congress, IGCC)在北京盛大召开,作为胃肠肿瘤领域全球顶级专业学术会议,本次IGCC吸引了全球众多胃癌领域专家、学者参与。
 
  胃肠间质瘤(GIST)是一种较为特殊的胃肠道恶性肿瘤,该病的诊治需要多学科携手共同配合。本次大会特别针对GIST设立两场专题讨论,涵盖系统治疗和局部晚期外科治疗等热点话题。
 
  GIST系统治疗和手术的挑战
万进教授(左)、沈琳教授(中)、郝纯毅教授(右)
 
  4月21日下午的“GIST: The Challenge of System Therapy and Surgery”专场由广东省中医院万进教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沈琳教授和郝纯毅教授主持。三位教授针对不同GIST主题进行了精彩点评,现场参会者互动热烈。
王跃祥研究员
 
  进入精准医学时代,基因组学在恶性肿瘤发病机制研究中的作用愈发重要。来自中科院-二军大转化医学研究所王跃祥研究员报告了GIST遗传领域研究进展。从疾病发现到靶向药物伊马替尼成功上市,GIST研究进步显著。尤其是在全基因组测序(WGS)和转录组测序(RNA-seq)等高通量基因检测技术的帮助下,研究者能更好地发现GIST在不同时空背景下的基因异常改变。王教授通过基因组学、临床病理和功能验证几方面的证据,重点介绍了GIST中对抗转移的DMD基因。
泽宽教授
 
  液体活检是近几年二代基因测序的热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徐泽宽教授报告了晚期GIST患者中循环肿瘤DNA(ctDNA)的临床应用进展。徐教授以1例因活检组织量不足而采用ctDNA检测GIST突变的患者为例,回顾了多个研究中的ctDNA检测与组织活检的一致性,并分析了影响ctDNA阳性检测率的主要因素。
  邱海波博士
 
  伊马替尼的出现极大改善了GIST患者的生存,然而在术后辅助治疗期限方面一直未有明确定论。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邱海波博士对GIST伊马替尼辅助治疗的时间争议进行了梳理,其中国外相关研究有ACOSOG Z9001、EORTC 62024、SSG XVIII/AIO和PERSIST-5。在此基础上,邱博士对国内正在开展的FAITH研究背景、设计和规划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郝纯毅教授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郝纯毅教授的报告聚焦中西方GIST治疗差异,在发病率、KIT/PDGFRA基因突变、原发肿瘤部位以及辅助用药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在生物学方面,中西方GIST几乎相同;在人种方面,中西方GIST患者的差异也不多;中西方在医疗方面原则上基本一致,不同之处主要在于临床实践。
 
  手术在局部和晚期GIST中的地位
 
  4月22日下午的“The Role of Surgery in Local and Metastatic GIST”专场由智利的Carlos García Carrasco教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钱洪刚教授和李双喜教授主持,中、日、韩三国讲者针对GIST手术治疗进行了深入探讨。
 
Toshirou Nishida教授
 
  恶性肿瘤的外科手术逐渐向精准化、微创化发展,日本国立癌症研究中心Toshirou Nishida教授在学术报告中分享了局部GIST腹腔镜手术治疗的经验和体会,大多数肿瘤<5cm的GIST可以选择腹腔镜手术,部分肿瘤>5cm的病例也可以考虑;腹腔镜手术的指征需要考虑肿瘤大小、位置以及生长类型;对于靠近胃食管结合部和幽门的GIST,腔镜手术是一项挑战,可考虑腔镜联合内镜治疗;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在合适的GIST患者中疗效相当,但前者创伤更小。
 
曹晖教授
 
  靶向药物是复发或转移性GIST系统治疗的首选之一,手术对此类患者能发挥多大作用一直是外科医生关注的焦点。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曹晖教授结合团队临床经验和文献报道,分析了新辅助手术、残留肿瘤切除和细胞减灭术三种手术类型在晚期GIST中的应用,体现了外科治疗的价值。
 
张信华教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张信华教授分析了晚期GIST伊马替尼治疗耐药后的手术时机,及时判断靶向治疗失败是后续临床决策的关键。手术对复发或转移性GIST的重要性已经得到认可,当选择手术治疗时,应特别注意保证肿瘤包膜完整。
  李昂教授
 
  在临床实践中,GIST手术应做到R0切除,避免肿瘤破裂或散播。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李昂教授介绍了ESMO、NCCN和中国指南/共识对外科手术的规范和要求,并从位置、大小和大体形态三个角度,结合手术病例,分享了最小侵入性外科的理念。
 
  Seong-Ho Kong教授
 
  首尔国立大学医院Seong-Ho Kong教授在报告中介绍了一项肿瘤>10cm的胃原发GIST新辅助伊马替尼治疗的日韩多中心Ⅱ期临床试验。较大的GIST可能需要多脏器或全胃切除,术中肿瘤破裂风险大,通过新辅助靶向治疗或可起到肿瘤降期的作用。对于接受4~6个月伊马替尼新辅助治疗的53例患者,R0切除率达到91%。虽然缺少核分裂像等评价指标,但肿瘤≥10cm似乎可以成为新辅助伊马替尼治疗的指征。
 
  伊马替尼出现以来,胃肠间质瘤治疗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但仍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IGCC特别设立的GIST专场,为中外学者在这一领域的合作搭建了交流平台,特别是中国学者有更多机会,与来自其他国家的同道一起分享学术理念和前沿进展。
 
  2017IGCC圆满落幕,在攻克GIST的道路上,我们永不止步!

版面编辑:赵丽丽  责任编辑:马翔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IGCC2017胃肠间质瘤

分享到: 更多

相关幻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