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CO18专访|郭军教授:肾癌免疫治疗失败怎么办?阿昔替尼靶向治疗预示“新曙光”

作者:肿瘤瞭望   日期:2018/6/14 17:37:32  浏览量:22043

肿瘤瞭望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近几年,免疫治疗逐步从黑色素瘤扩展到其他癌种,然而,那么对于PD-1治疗失败的患者,应该采取怎样的治疗策略呢?

  编者按:近几年,免疫治疗逐步从黑色素瘤扩展到其他癌种,然而,那么对于PD-1治疗失败的患者,应该采取怎样的治疗策略呢?带着这个疑问,我们在6月2日芝加哥ASCO 2018的大会现场,邀请我国著名的泌尿系统肿瘤学专家,来自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的郭军教授做独家专访,听听他对这个问题的精彩解读。
 
  阿昔替尼治疗免疫治疗失败肾癌患者疗效令人“惊喜”
 
  今年ASCO有一篇研究(摘要4517)评估了阿昔替尼治疗免疫治疗失败的肾透明细胞癌患者的疗效,总体来说,结果非常“惊喜”。该研究共入组了38例PD-1单药或联合CTLA4以及PD-L1治疗失败的病人,观察采用5mg标准剂量阿昔替尼作为起始后线治疗,且以单位毫克依次递增至10mg阿昔替尼治疗后的疗效。最终患者的PFS达到9.2个月,而目前卡博替尼的PFS仅为7个多月,其他二线治疗药物则均没有超过7个月;该研究中阿昔替尼治疗的反应率高达38.7%,相比于舒尼替尼在真实世界研究中33%—35%的有效率来说,这个结果可谓令人“喜出望外”。
 
  分子靶向治疗在肾癌领域取得了非常辉煌的成果,后来有了疗效更令人鼓舞的PD-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然而,我们同样会面临免疫治疗失败的病例,关于这类患者的后续治疗一直是一个全球难题,目前还没有很好的解决方案。无疑,这研究给我们带来一线曙光,表明即使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一线或者二线治疗失败以后,靶向治疗依然非常有前景,小分子TKI阿昔替尼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相信后续的研究还会继续探索是否还有更好的序贯治疗模式,例如尝试其他靶向药物?评估阿昔替尼联合免疫治疗或者其他靶向治疗的疗效?又或者是探索阿昔替尼失败以后的后线治疗?总之,我们都在进行不懈的探索,以期能够尽可能地延长晚期肾癌患者的生存。
 
  阿昔替尼剂量滴定,疗效和安全性要兼顾
 
  关于阿昔替尼的剂量滴定,我们在临床当中也经常尝试,大部分中国肾癌患者对于阿昔替尼5mg BID能够耐受;如果滴定到7mg,约一半的患者需要进行减量;剂量增加到10mg的就更是“凤毛麟角”。实际上,阿昔替尼的疗效和剂量是呈直线正相关的,因此尽量地提高剂量能给患者带来更大的临床获益。当然,我们也要兼顾毒副作用和疗效之间的平衡,谨慎考虑患者能否耐受的问题。
 
  北肿黑色素瘤团队硕果累累,中国科研水平焕然一新
 
  本次ASCO大会整个黑色素瘤领域来自亚洲的研究报道有四个,它们都是来自于我们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黑色素瘤团队以及中国CSCO黑色素瘤专家委员会团队的科研成果。
 
  这四项研究都“可圈可点”:首先,一项针对PD-1有效率比较低的特殊亚型——粘膜黑色素瘤患者给予阿昔替尼联合PD-1的结果非常令人震惊,有效率从13%提高到60%,引起了国外同道的广泛热议,已经有很多国外公司在模仿进行下一步的研究设计,很有可能在明年就将开展类似的全球多中心研究,让我们拭目以待!
 
  其次,一项关于粘膜黑色素瘤的III期随机对照多中心研究结果证明,这类患者使用化疗比干扰素在RFS和OS方面更具有优势。
 
  再者,一项关于国产PD-1的II期临床研究结果也被大会收录为摘要。
 
  最后,关于亚洲特殊亚型—肢端黑色素瘤的CDK突变可能是PD-1耐药机制的研究也引起了广泛关注。
 
  总体来说,今年这四个来自中国的黑色素瘤壁报报道,更多都是样本数较大的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比过去我们偏重基础研究的报道有了实质性的进步,也更“高端大气上档次”。
 
  无独有偶,在今天的泌尿肿瘤专场,来自中国的CONCEPT研究引起了热议,这是一项对比TKI Vorolanib (CM082)单药、依维莫司以及CM082联合依维莫司作为肾透明细胞癌失败后二线治疗的II/III期随机对照研究,计划入组390例病人,目前已经完成了一半,也备受国际同道关注。
 
  从中我们可以欣喜地看到,近些年,中国临床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不断延伸, 整个研究档次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已经跟过去“不可同日耳语”。“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相信,在众多肿瘤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下,未来中国的研究水平将走在世界的前列,为推动肿瘤学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专家简介
  郭军教授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副院长
 
  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副所长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秘书长
 
  CSCO黑色素瘤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
 
  CSCO肾癌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CSCO免疫治疗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亚洲黑色素瘤协作组主席
 
  CFDA药品注册评审专家(肿瘤组)
 
  国家卫生计生委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委员(抗肿瘤用药专业组)
 

版面编辑:赵丽丽  责任编辑:唐蕊蕾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ASCO18专访|郭军教授

分享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