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肿瘤瞭望>资讯>正文

辨别免疫联合方案的AE是否是irAEs,参考药物半衰期、AE时间点、体格检查/症状、传统AE治疗措施是否有效

作者:肿瘤瞭望   日期:2021/1/19 11:35:52  浏览量:7490

肿瘤瞭望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在过去的几年中,免疫检查点抑制剂(CPIs)在癌症治疗中的应用呈指数级增长。

在过去的几年中,免疫检查点抑制剂(CPIs)在癌症治疗中的应用呈指数级增长。CPIs最初单独用药,现在越来越多地与化疗、靶向治疗联合使用。每种癌症疗法都有其自身的优点和局限性。尽管持续时间有限,但靶向治疗、化疗往往能在更多的患者中诱导治疗反应。CPIs的应答率较低,但应答时间可能更持久。然而,同时使用几种不同的治疗方法,也会导致不良事件(AEs;例如腹泻、内分泌疾病、肝功能检查数据升高)的叠加,临床医生如何辨别哪种疗法可能导致特定的毒性?如何辨别免疫联合方案的AE是否是免疫治疗相关不良反应(irAEs)?

 
Kimberly D. Allman
美国克利夫兰诊所陶西格癌症中心
 
美国克利夫兰诊所陶西格癌症中心Kimberly D. Allman提出,不同药物的半衰期、AE出现的时间、体格检查/症状、传统AE治疗措施是否有效等,可以用来判断AE是否是免疫治疗相关不良反应(irAEs)。
 
药物的半衰期
 
了解药物半衰期对于确定AEs诱因是至关重要的。CPIs作为抗体,通常有较长的半衰期,大多数为20天或更长。靶向治疗和化疗的半衰期通常要短得多,从几小时到几天不等。此外,CPI的受体占用率(RO)维持高水平的时间远远超过CPI半衰期持续时间。Brahmer等人发现,nivolumab单药治疗后,PD-1受体占用率在接近3个月里保持在80%左右。
 
因此,鉴于靶向、化疗药的半衰期较短,如果毒性并非CPI所致,毒性症状会在几天内开始改善;如果症状没有改善,临床医生必须考虑这些症状可能是irAE,进行鉴别和相应的检查。在完全排除irAE之前,不应该重新给予CPI治疗,如果患者的毒性或病情严重,临床医生应假定这些毒性是irAE,并按照irAE进行治疗,直到症状缓解或最终证明其并非irAE。irAE(特别是高级别irAE)通常是复杂的,可能需要具有相关专业知识的专家进行管理。

AE出现的时间
 
无论是CPIs还是非CPI导致的AEs,通常在开始治疗的前几周到几个月内出现。对于患者开始治疗后几个月到几年后才出现的毒性,应进行严格评估,以判断这些远期毒性是哪种疗法导致的AE,究竟是不是延迟发作的irAE。靶向治疗或化疗导致远期发作的新毒性是非典型的,而对于CPIs所致的延迟发作的irAEs,我们还认识不足,缺乏长期管理的经验,其识别和分类是一个新兴的话题。

体格检查/症状表现
 
体格检查、视诊和症状评估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确定AE病因的关键临床信息。临床医生可以通过以下措施了解患者的相关信息:
 
对症状表现、病程进行广泛的询问
 
对患者进行详细体检
 
关注AE的相关临床信息(即患者既往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个人或家族病史)
 
对相关实验室/诊断结果进行全面审查
 
了解其他潜在的致病条件或治疗方法
 
例如,irAEs与其他治疗方法引起的AEs的症状表现可能不同。CPIs引起的腹泻/结肠炎可表现为腹痛、腹胀、腹胀、便血或粪便黏液,而靶向药物引起的腹泻往往更简单地表现为大便疏松或有液体,并伴有便急和/或排便频率增加。

传统AE治疗措施是否有效
 
考虑到irAEs发生是由于CPI诱导免疫反应活跃过度导致了健康组织炎症。CPI导致的症状特别是严重的irAEs通常需要全身类固醇治疗,可能还需要使用免疫抑制药物,如抗肿瘤坏死因子。举例来说,对于靶向药物、化疗诱导的腹泻,推荐疗法通常包括抗腹泻或抗蠕动剂、益生菌、车前子纤维补充剂和饮食调整,这些药物有助于减缓肠道蠕动或形成粪便,但不能治疗CPI引起腹泻的病因——结肠炎症。如果临床医生使用传统的AE治疗策略,不良反应没有或很少改善,那么应该考虑这些症状是irAE。

了解每种药物的AEs发病率和严重AEs
 
对临床医生来说,了解所使用药物的毒性类别和发生率,以及3-4级毒性的发生率是有益的。当患者出现AE症状,临床医生可以通过回顾每种治疗方法的处方信息,更好鉴别患者的症状是哪种药物导致。
 
这种评估方法有助于确定AE的原因,但不能替代正式诊断。此外,判断AE的诱因时,尽管治疗方案应被视为可能的毒性原因,临床医生也必须考虑其他非治疗药物相关的医学原因。
 
对临床医生来说,迅速准确地确定毒性的原因至关重要,因为不同治疗方法的毒性、毒性的处理方法差异很大。若AE的准确归因被延迟,可能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患病率和死亡率以及卫生系统报销都是不利的。
 
参考文献
1. Haslam A and Prasad V.JAMA Netw Open. 2019;doi:10.1001/jamanetworkopen.2019.2535.
2. Heinhuis KM, et al.Ann Oncol. 2019;doi:10.1093/annonc/mdy551.

版面编辑:洪江林  责任编辑:张彩琴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免疫联合

分享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