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HA五分钟丨徐卫教授: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治疗——百花齐放

作者:肿瘤瞭望   日期:2021/6/22 11:33:30  浏览量:8573

肿瘤瞭望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编者按:2021年6月9~17日,第26届欧洲血液学协会(EHA)年会将通过在线虚拟的方式隆重举行。为给广大血液学科医生提供更新鲜、更精彩、更丰富的学术大餐,《肿瘤瞭望》特别设置了“EHA五分钟”专题报道。我们邀请业内学术大咖分别在白血病、骨髓瘤、淋巴瘤等领域,精心挑选出该领域的重磅研究,并通过语音播报的形式,为广大读者进行全面而深入地介绍、解读与总结。本刊特邀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的徐卫教授就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治疗领域的重要临床研究进行详细解读,以飨读者。

阿卡替尼vs.伊布替尼治疗经治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头对头研究


Abstract #S145

FIRST RESULTS OF A HEAD-TO-HEAD TRIAL OF ACALABRUTINIB VERSUS IBRUTINIB IN PREVIOUSLY TREATED 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


【研究目标】本研究为开放标签的、随机对照、非劣效的III临床试验,旨在头对头比较阿卡替尼与伊布替尼在经治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患者中的疗效与安全性。


【研究方法】经中心实验室评估,所有既往已接受治疗的伴有17p缺失或11q缺失的CLL患者被随机纳入实验组(阿卡替尼100mg 每日两次口服给药)或对照组(伊布替尼420mg 每日一次口服给药),给药方式为持续用药直至疾病进展或患者不耐受。本研究依据患者的17p缺失状态、ECOG体能评分以及既往治疗线数等因素进行随机分层,主要研究终点为独立审查委员会(IRC)评估的无进展生存(PFS),次要研究终点为所有级别的房颤、>3级感染、Richter转化以及总生存(OS)情况。


【研究结果】该研究共纳入533例经治CLL患者(阿卡替尼组268例,伊布替尼组256例),总体患者中位年龄为66岁,既往中位接受2线治疗,45.2%患者合并17p缺失,64.2%合并11q缺失。


结果显示,中位随访40.9个月(0.0–59.1)时,阿卡替尼非劣效于伊布替尼,两组的PFS均为38.4个月(HR,1.00;95% CI,0.79–1.27)。阿卡替尼组所有级别的房颤发生率显著低于伊布替尼组(9.4% vs 16.0%,P=0.023)。


其他次要研究终点方面,阿卡替尼与伊布替尼的≥3级感染发生率(30.8% vs 30.0%)以及Richter转化发生率(3.8% vs 4.9%)基本相当。两组的中位OS无显著差别(均未达到,HR,0.82;95% CI,0.59–1.15)。阿卡替尼组共发生63例死亡事件(23.5%),伊布替尼组共发生73例死亡事件(27.5%)。任何级别的发生率≥20%的不良事件分析显示,阿卡替尼组高血压(9.4% vs 23.2%)、关节疼痛(15.8% vs 22.8%)和腹泻(34.6% vs 46.0%)等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伊布替尼组,而头痛(34.6% vs 20.2%)、咳嗽(28.9% vs 21.3%)的发生率略高于伊布替尼组。阿卡替尼组因不良事件导致治疗中断事件的发生率为14.7%,伊布替尼组为21.3%。



徐卫教授点评


该研究为针对复发/难治CLL患者开展的首项比较不同BTK抑制剂的头对头对照研究。结果显示,阿卡替尼在无进展生存方面展示了非劣效于伊布替尼的结果。此外,阿卡替尼组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伊布替尼组;阿卡替尼组因不良事件导致治疗中断事件发生率低于伊布替尼组,但两组数据目前尚无统计学差异。这提示我们,未来在药物选择时,阿卡替尼与伊布替尼的治疗疗效相近,但阿卡替尼在安全性上要优于伊布替尼。


维奈克拉联合奥妥珠单抗用于初治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14的4年随访分析结果


Abstract #S146

VENETOCLAX-OBINUTUZUMAB FOR PREVIOUSLY UNTREATED 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 4-YEAR FOLLOW-UP ANALYSIS OF THE RANDOMIZED CLL14 STUDY


【研究背景】CLL14 研究表明,在既往未接受治疗的CLL患者中,维奈克拉联合奥妥珠单抗(Ven-Obi)组的PFS显著优于苯丁酸氮芥联合奥妥珠单抗(Clb-Obi)组。经过1年的固定时间治疗,维奈克拉联合奥妥珠单抗能够使患者获得高MRD阴性率,提示固定时间靶向治疗有望诱导CLL患者达到深度缓解。


【研究目标】本研究旨在对CLL14研究治疗结束后随访时间延长3年的临床数据进行更新。


【研究方法】既往未接受治疗的CLL患者1:1随机分配至Ven-Obi组或Clb-Obi组。该研究的主要研究终点为研究者评价的PFS,重要次要研究终点为药物的安全性、缓解率、微小残留病(MRD)阴性率以及总生存(OS)。目前,所有患者已经至少停药3年。


【研究结果】本研究共有432例患者入组,各有216例患者随机接受Ven-Obi或Clb-Obi治疗。中位随访52.4个月(49.5-56.2)时,Ven-Obi组患者的PFS仍然显著优于Clb-Obi组(未达到 vs 36.4个月,p<0.0001,图A)。随机分组后4年时,Ven-Obi组的预计无进展生存(PFS)率为74%;Clb-Obi组仅为35.4%。


此外,在所有临床及生物学危险因素的亚组中均观察到,Ven-Obi组患者的PFS明显优于Clb-Obi组:伴有TP53突变/缺失亚组中,两组的4年PFS率分别为53.0% vs 20.8%;伴有IGHV未突变亚组中,两组的4年PFS率分别为68%和19.8%(图B、图C)。总体上,Ven-Obi组共有35例患者出现疾病进展,Clb-Obi组有122例。随访4年时,Ven-Obi组的预计至下次治疗时间(TTNT)率显著长于Clb-Obi组(81.1% vs 59.9%,p<0.0001,图D)。疾病进展后,多数患者再次采用BTK抑制剂单药作为二线治疗时,仍然能够获得一定治疗反应:Ven-Obi组复发患者后续接受BTK抑制剂单药二线治疗的总反应率(ORR)为57.1%,Clb-Obi组为55.6%。


在治疗结束30个月时,通过二代测序技术检测外周血MRD水平,则Ven-Obi组MRD阴性(<10-4)、低水平MRD(≥10-4,<10-2)、高水平MRD(≥10-2)的患者比例分别为26.9%、21.8%和13.4%;Clb-Obi组患者的相应比例分别为3.2%、8.8%和28.2%。延长随访至4年时,两组患者的总生存无明显差别;两组的预计4年总生存分别为85.4%和83.1%(P=0.49,图E)。Ven-Obi组共有40例患者出现第二原发肿瘤(18.9%),Clb-Obi组共有30例(14.0%)。



徐卫教授点评


本研究长达4年的随访数据证实,与Clb-Obi相比,Ven-Obi的固定时间治疗策略展现了更长的PFS和深度缓解优势。大多数患者在完成Ven-Obi治疗后3年,疾病仍然处于缓解状态。此外,尽管TP53基因突变/缺失以及IGHV未突变等因素的不良预后仍然无法被完全克服,但是Ven-Obi仍然是老年unfit CLL患者有效的治疗手段。


泽布替尼单药治疗复发/难治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34 个月随访结果


Abstract # EP639

ZANUBRUTINIB MONO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RELAPSED OR REFRACTORY 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 34-MONTH FOLLOW-UP RESULTS


【研究背景】泽布替尼(Zanubrutinib)是一种高选择性、强效、不可逆的BTK抑制剂,已在中国获批用于治疗成人复发/难治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R/R CLL/SLL)。既往该研究研究数据显示,泽布替尼在R/R CLL/SLL中缓解率高、耐受性和安全性良好 (J Hematol Oncol. 2020;13:48)。本研究对该研究的长期随访结果进行更新。


【研究目标】本研究旨在评估泽布替尼在R/R CLL/SLL患者中的有效性、安全性和耐受性。


【研究方法】本研究是一项单臂、多中心、II期临床研究(NCT03206918),入组的R/R CLL/SLL患者接受泽布替尼160mg 一日两次,直至疾病进展或不可耐受。主要研究终点为独立审查委员会(IRC)依据国际CLL协作组相关指南(Blood. 2008;111:5446)或Lugano CLL/SLL分类(J Clin Oncol. 2014;32:3059)评价的总反应率(ORR)、缓解持续时间(DOR)、无进展生存(PFS)和安全性。


【研究结果】共有来自中国11个临床研究中心的91例R/R CLL/SLL患者入组,其中82例为CLL,9例为SLL,中位年龄为61岁(范围,35-87岁)。多数患者至少伴有一种及以上不良预后因素:56.0%为IGHV未突变型,24.2%伴有17p缺失/TP53突变,22%伴有11q缺失。中位随访33.9(0.8-41.4)个月,约66%患者仍然继续接受泽布替尼治疗,有31例(34.1%)患者停止治疗,停药原因包括疾病进展(15例)以及发生不良事件(14例)。


IRC评估的患者的ORR率为87.9%,其中完全缓解(CR)率为6.6%,开始治疗到缓解的中位时间为2.8个月。不同亚组(包括各不良预后亚组)患者均获得较为一致的缓解。遗传学亚组分析显示,伴有17p缺失/TP53突变以及11q缺失的患者均获得较好的总缓解率(分别为91%和100%)。所有患者的预计2年PFS率达80.5%。


最常见的治疗相关不良反应(TEAEs)如表所示,多数不良反应仅为I-II级。共有5例患者出现第二原发肿瘤,包括胃腺癌2例;结肠癌、乳腺癌和直肠癌各1例。仅1例患者发生房颤(2级)。共有6例患者因TEAEs导致死亡(分别为肺炎2例;心肺功能衰竭、脑疝、多脏器功能障碍各1例;心力衰竭合并肺炎以及呼吸衰竭1例)。42例(46.2%)患者因TEAEs进行了剂量调整,常见导致治疗中断的TEAEs包括肺炎(4例)和乙型肝炎(2例)。


【研究结论】长期随访结果显示,泽布替尼仍然能够维持R/R CLL/SLL患者的较高缓解率。包括伴有高危遗传学因素的患者在内,所有患者均能获得深度、持久的缓解,并且泽布替尼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徐卫教授点评


CLL/SLL是主要发生于老年人的不可治愈的血液病,患者常伴有多种合并症,并且对化疗的耐受性逐渐下降。对于有不良预后因素的CLL/SLL患者,传统免疫化疗方案效果欠佳。第一代BTK抑制剂的上市改变了CLL/SLL的治疗模式,但由于第一代BTK抑制剂对其他激酶的抑制作用,导致临床上不可避免存在一定脱靶效应。并且,由于第一代BTK抑制剂对BTK的抑制尚不完全,因此相关临床研究数据仍然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本研究是一项随访近III年的研究结果,复发/难治CLL/SLL患者的总有效率达87.9%,有不良预后因素的患者仍然能够获得较高缓解率,所有患者预计2年PFS率达80.5%。因此与既往伊布替尼的研究数据相比,泽布替尼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类似地,泽布替尼头对头对比伊布替尼治疗复发/难治CLL/SLL的ALPINE研究的中期研究结果,也展示了泽布替尼在PFS和安全性等方面的优势。这些结果为中国CLL/SLL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


专家简介

徐卫教授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委,淋巴瘤学组组长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CSCO中国抗淋巴瘤联盟常委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血液学分会常委

中国女医师协会血液专业委员会常委

中国老年肿瘤学会淋巴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委

中国抗癌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实验血液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整合医学医师分会整合血液病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兼秘书

江苏省医学会血液学会副主任委员

江苏省研究型医院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委员

江苏省抗淋巴瘤联盟主任委员

江苏省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江苏省抗癌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常委

南京市血液学会副主任委员

《中华血液学杂志》、《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和《白血病?淋巴瘤》等杂志编委

版面编辑:洪山  责任编辑:卢宇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阿卡替尼伊布替尼

分享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