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肿瘤瞭望>资讯>研究>正文

P<0.05的OS数据,为何仍然没有被FDA接受

作者:肿瘤瞭望   日期:2022/8/24 14:18:07  浏览量:8499

肿瘤瞭望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ORIENT-11研究奠定了信迪利单抗一线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地位。尽管OS数据的改善具有临床意义且OS的P<0.05,信迪利单抗仍然被FDA拒绝批准上市。近期,该研究OS的更新数据发表于Lung Cancer杂志。笔者对全文进行编译,并从统计学角度阐述为何该研究OS的P<0.05,仍然被FDA拒绝批准上市。

前言:ORIENT-11研究奠定了信迪利单抗一线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地位。尽管OS数据的改善具有临床意义且OS的P<0.05,信迪利单抗仍然被FDA拒绝批准上市。近期,该研究OS的更新数据发表于Lung Cancer杂志。笔者对全文进行编译,并从统计学角度阐述为何该研究OS的P<0.05,仍然被FDA拒绝批准上市。

 
 
研究背景:在免疫治疗出现前,含铂双药化疗是驱动基因阴性的转移性非鳞、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标准一线治疗,直到针对PD-1及PD-L1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出现,这部分患者的治疗出现了巨大的改变。目前针对PD-1及PD-L1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可单药或联合化疗作为一线治疗选择。信迪利单抗是一款针对PD-1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III期ORIENT-11研究中,这项研究在首次中期分析时达到其PFS的主要研究终点——与单纯化疗相比,联合信迪利单抗可以将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客观缓解率由化疗组的30%,提高到联合治疗组的52%,而3度及以上不良反应相仿,两组分别为62%和59%。首次数据分析时,OS数据尚不成熟,但是生存曲线已经展现出了明显的分开趋势,HR=0.61。2021年1月,经过中位22.9个月的随访后,两组中位OS分别为未达到和16.8个月,HR=0.60,P=0.0003。本研究旨在分析ORIENT-11研究在2021年9月,即中位随访30.8个月的时候的OS数据以及不同临床病理特点,包括不同PD-L1表达水平的患者OS获益。
 
研究方法:该研究是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III期临床研究,纳入组织病理学或细胞病理学确认的IIIb、IIIc或转移性非鳞、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患者为18~75周岁的非鳞、非小细胞肺癌,且不携带驱动基因突变,PS评分0~1分。无症状脑转移患者允许入组。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按照2:1的比例,接受4周期的培美曲塞+铂类联合信迪利单抗单抗或安慰剂诱导治疗,随后接受培美曲塞+信迪利单抗或安慰剂维持治疗2年,直至疾病进展、出现不可耐受毒性反应或患者撤销知情同意。研究允许交叉。信迪利单抗的治疗上限为24个月。研究在ITT人群中进行疗效分析,主要研究终点为独立评审委员会评估的PFS,次要研究终点包括OS、ORR、DCR、DOR及安全性。
 
研究结果:共计397例患者入组。联合免疫治疗组和单纯化疗组分别有266例和131例患者入组。经过中位30.8个月的随访,两组2年OS率分别为50%和32%,46.6%的患者交叉接受信迪利单抗治疗,最终分析时,联合免疫治疗组和单纯化疗组分别有57%和70%的患者出现OS事件,两组中位OS分别为24.2个月和16.8个月,HR=0.65(95%CI:0.50~0.85)。不同临床病理特点的患者均展现出来了OS的获益趋势,两组分别有50.8%和67.9%的患者疾病进展后,至少接受一种后线治疗,其中分别有14.7%和55.0%的患者接受免疫治疗。
 
研究结论:在ORIENT-11研究的最终OS分析时,信迪利单抗联合含铂双药化疗,可以给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一线治疗带来OS获益。
 
为何OS的P<0.05,信迪利单抗仍然被FDA拒绝批准
 
2022年3月,美国FDA拒绝了基于ORIENT-11研究的最终OS数据批准信迪利单抗上市的请求,迄今为止,尚无一款国内企业研发的针对PD1/PD-L1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美国获批上市。当然,得到这一结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复杂的。今天,笔者仅仅从一个小角度谈一谈,为何ORIENT-11研究的P<0.05,信迪利单抗仍然被FDA拒绝批准。
 
 
在很多临床研究中,P<0.05被认为具有统计学意义,但有一个前提条件,即不涉及多重性比较的问题。所谓的多重性比较,即同一个研究中,需要对多个检验假设分别进行统计推断,而重复进行统计推断的原因可能是出现了多个治疗组、多个疗效指标、多个原假设、多次中期分析等,其本质就是进行重复的统计检验。多重性比较的直接后果就是,使得研究得到假阳性结果的可能呈现指数增长,统计学中称之为I类错误膨胀(新的I类错误称为全局I类错误,即文献中所说的FWER)。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对全局I类错误进行控制,所有统计分析就需要共享一个0.05,具体到某一次的统计分析,其显著性水准必然小于0.05,因此,这个新的显著性水准的确认,就是研究中的关键和核心问题。
 
那如何对I类错误进行校正呢?I类错误校正方法有很多,总体来说,有两类:即传递法和拆分法。所谓传递法,即预先设定检验顺序,如3个原假设的检验顺序分别为H1、H2、H3,当且仅当前一个检验结果有统计学意义,才检验其后的假设,由于后面的假设是以前一个假设成立为前提的,因此,每一次进行检验的时候,其显著性水准均为0.05;但是,如果前一次统计分析得到的是阴性结果,则停止所有后续指标的检验,并由此推断后面的指标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传递法进行I类错误校正
 
另一种方法称之为拆分法。这一方法在临床试验中的应用比传递法更为广泛,简而言之就是把0.05进行“共享”。根据“共享”时候的侧重不同,目前,拆分法又衍生出来很多不同的方式,常见的包括:Pocock、O’Brien-Fleming、Haybittle-Peto法等。这三种方法都是根据预先设定的事件数,算出新的显著性水准,并与相应的P值进行比较。
 
到这里,想必大家都比较清晰。新的显著性水准的校正,一定是在研究开始之前,预先在研究方案中就已经规定好的,即打靶需要先设定靶子,然后再打,如果拿到数据后,根据已经拿到的数据“量体裁衣”式的制定统计分析计划,那几乎所有的研究结果都可以得到阳性数据。
 
回到ORIENT-11研究,该研究的OS并非是主要研究终点,就意味着它并没有参与样本含量计算及I类错误校正,也就是说,OS的显著性水准是多少,此时是并不清楚的,虽然最终OS得到了很小的P值,由于不知道这个P值需要跟谁比较,因此,也就失去了意义。尽管ORIENT-11研究OS的改善非常漂亮,从临床角度看也具有临床意义,但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是无法完全得到相关结论的。因此,FDA没有批准该治疗方案的上市申请,但同时建议以现有的标准疗法为对照、以OS为主要终点进行设计,再做一次临床试验。
 
ORIENT-11研究为未来的药物临床研究,尤其是国产药物“出海”提供了重要的参考经验。
 

版面编辑:张雪  责任编辑:彭伟彬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信迪利单抗

分享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