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肿瘤瞭望>资讯>正文

“拓无界 共新生”丨第一届中国肿瘤抗体偶联药物高峰论坛成功举办!

作者:肿瘤瞭望   日期:2022/12/21 17:43:09  浏览量:7503

肿瘤瞭望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药物系统治疗是恶性肿瘤的重要治疗手段,随着多种新药的上市和临床应用,癌症患者的生存和预后已获得显著改善。

药物系统治疗是恶性肿瘤的重要治疗手段,随着多种新药的上市和临床应用,癌症患者的生存和预后已获得显著改善。抗体药物偶联物(ADC)是一类兼具小分子药物强大杀伤力和单克隆抗体高靶向性的抗肿瘤药物,对于部分多线治疗失败的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已表现出颠覆性的疗效,成为抗肿瘤治疗的研究热点。
 
为了促进肿瘤ADC药物相关领域的学术交流,北京癌症防治学会于2022年12月18日,通过线上的形式召开第一届《中国肿瘤-抗体偶联药物高峰论坛》,特邀国内外肿瘤领域的专家、学者,针对新型ADC药物的设计、开发和在恶性肿瘤临床应用等前沿学术内容进行分享和讨论。
 
本次大会由山东省肿瘤医院于金明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徐兵河院士、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宋尔卫院士担任名誉主席;大会主席团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江泽飞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步宏教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吴炅教授、广东省人民医院吴一龙教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沈琳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胸科医院陆舜教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邵志敏教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徐瑞华教授、江苏省人民医院殷咏梅教授担任。
 
几十位肿瘤领域的顶级中外专家就ADC药物肿瘤治疗的最新理念和最新进展等话题进行了专题分享和热烈讨论,整场大会内容精彩纷呈。
 


主会场:开拓创新,突出重围
 
江泽飞教授以乳腺癌为例,介绍了抗HER2 ADC药物的研发历程。抗HER2治疗迎来了ADC时代,T-DXd在HER2阳性和低表达晚期乳腺癌体现出卓越疗效和生存获益,被国内外权威指南推荐。HER2靶向ADC药物改变了HER2阳性乳腺癌治疗模式,但仍存在很多问题值得探索。
 
 
第一三共医学事业部广田泰秀博士介绍了以DNA拓扑异构酶I抑制剂Exatecan衍生物DXd作为载药(Payload)的ADC药物技术。目前DXd-ADC药物具有7个独特的特征,如新型载药、高效力、有旁观者效应、稳定的连接子、具有肿瘤选择性切割、较短的有效载药半衰期和较高或适当的药物抗体比(DAR)等,DXd-ADC药物可适用于多种抗体。
 
 
殷咏梅教授在探讨临床研究的价值导向时强调,临床价值来源于患者未满足的临床需求,只有以患者为中心、以临床价值为导向,才能实现抗肿瘤新药研发“突出重围、快人一步”,这需要加强机制研究,提高精准化治疗,关注治疗需求变化,改善药物安全性,改善治疗体验和便利性。
 
 
步宏教授作为病理学家在探讨HER2低表达检测技术时指出,肿瘤HER2低表达存在异质性。随着目前对HER2不同表达的患者有不同的治疗策略,对于检测方法的准确性和判读的一致性要求越来越高。这需要更好的、兼顾敏感性和特异性的标准化检测方法,同时细化判读标准,加强基层培训,做好检测流程质控。
 
 
第一三共全球研发及产品组合管理副总裁Gerold Meinhardt博士介绍了T-DXd的DESTINY系列研究概况。这些研究使得T-DXd获得了美国FDA关于乳腺癌、胃癌和肺癌的相应适应证。相信随着更多研究数据的公布,以T-DXd为代表的新一代ADC药物将有更多的适应症,惠及更多的癌症患者。
 
 
陆舜教授最后总结道,ADC药物颠覆性的疗效已经改变了部分瘤种的治疗格局。目前关于ADC药物的研究和治疗策略还只是冰山一角,随着探索的深入,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药物和适应证的获批,有更多的治疗选择。通过以患者为中心、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临床研究,推动ADC药物的发展。此外提升病理检测的精度有利于筛选获益最大的患者人群,不良反应综合管理也使肿瘤患者有更长生存的同时也有更好的生活质量。
 
 
乳腺癌专场:变革已至,迎接挑战
 
▌分会场主席:解放军总医院江泽飞教授和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张瑾教授。
 
 
目前有多种ADC药物被批准用于乳腺癌的治疗,并且有越来越多的ADC药物正在开发中,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宋国红教授回顾了ADC药物在乳腺癌的研发历程。HER2靶向ADC类药物已被列入国内外权威指南共识推荐用于治疗晚期HER2阳性/低表达乳腺癌,解放军总医院王涛教授解析了ADC药物是如何重塑了乳腺癌治疗格局。为了进一步提高ADC疗效,未来ADC药物的最佳用药顺序和联合方式也将成为研究热点,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郝春芳教授探讨了ADC时代乳腺癌全程管理的机遇与挑战,展望未来ADC药物研发前景。专家们在殷咏梅教授和宋玉华教授的主持下就HR+/HER2 low晚期乳腺癌在CDK4/6抑制剂联合内分泌治疗进站后,对ADC药物与化疗的选择和决策进行了讨论。
 
 
张瑾教授总结道,以T-DXd为代表的ADC药物已经改变了晚期乳腺癌的治疗格局,为乳腺癌患者带来了更多的生存获益。今后随着更多不同靶点或载药的ADC药物涌现,有了更多治疗选择,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人们对乳腺癌的认识,也更新了乳腺癌全程管理的理念,为患者个体化治疗提出新的要求。
 
消化道肿瘤分会场:锋芒初露,突破桎梏
 
▌分会场主席: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张小田教授和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陈功教授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彭智教授对ADC药物的药理机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邱妙珍教授回顾了新型ADC药物在治疗HER2阳性胃癌的研究进展。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张剑威教授以DESTINY-CRC01研究为中心,分享了ADC药物治疗HER2阳性结直肠癌的进展。就ADC药物在HER2阳性消化道肿瘤的适用人群、研究进展和展望,诸位专家学者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王风华教授和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陈功教授的主持下,分别讨论ADC药物在胃癌和肠癌治疗中的挑战和机遇。
 
 
张小田教授和陈功教授总结道,HER2靶向ADC药物目前在消化道肿瘤中极具潜力,在前期研究中均显示出较好的疗效和耐受性,期待III期研究数据的结果。ADC药物与化疗或免疫治疗联合是目前的研究方向,如何精准把控疗效及安全性之间的平衡是ADC药物在临床应用中的难点。
 
肺癌分会场:曙光初现,潜力巨大
 
▌分会场主席:广东省人民医院吴一龙教授和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陆舜教授
 
 
DESTINY-Lung系列研究中,T-DXd多线治疗HER2突变型晚期nsq-NSCLC呈现出显著的疗效和生存获益,为肺癌治疗打开了新纪元。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李苏教授分析了ADC药物在肺癌的作用机制,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李子明教授梳理了ADC药物在肺癌领域的重要研究。专家们与吴一龙教授一起就ADC药物在肺癌领域的优势和未来进行探讨。
 
抗HER2单抗和小分子TKI都是HER2阳性NSCLC的重要治疗手段,江苏省肿瘤医院史美祺教授就肺癌的抗HER2治疗研究进行了回顾。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吴敬勋教授就此对《抗肿瘤药物相关ILD诊治专家共识》进行了解读。专家们与陆舜教授一起也就肺癌抗HER2治疗策略进行讨论。
 
 
吴一龙教授和陆舜教授在总结致辞中指出,ADC药物开启了继化疗、靶向和免疫时代之后,下一个肺癌治疗新篇章。随着更多的药物和新研究数据的出现,对于肺癌的ADC药物选择越来越多,最佳治疗顺序和联合方法还需要临床深入探索。此外,对于治疗期间ILD的预防和管理,需要多学科协同参与。
 
病理分会场:跟进临床,质量优先
 
▌分会场主席: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步宏教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杨文涛教授
 
 
随着目前对HER2不同表达的患者有不同的治疗策略,对于检测方法的准确性和判读的一致性要求越来越高,而目前HER2检测技术对极低HER2表达敏感性不高。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刘宇琼教授就HER2低表达带给病理的实践挑战进行了分析,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赵萌教授针对中国乳腺癌HER2低表达检测现状及对策提出了自己的意见。专家们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杨文涛教授和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薛卫成教授的主持下就HER2新标准,新实践进行了讨论。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附属医院孟刚教授结合自己的经验,就乳腺癌病理诊断的质控管理体系进行了讲解。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水若鸿教授通过对2022年上海市乳腺癌HER2免疫组化室间质评介绍了对HER2低表达检测质控的考察流程。
 
病理学专家们在福建省肿瘤医院步宏教授和陈刚教授的主持下就HER2低表达检测的常见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杨文涛教授总结道:由于HER2低表达的异质性和对HER2表达阈值影响着临床治疗策略,这也对病理检验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未来可能出现新的HER2检测方法、标准化的活检操作和判读方法、更细致的分层阈值等,这需要加强对病理检测相关人员的培训和对流程的质控。
 
 
临床研究专场:RWS与RCT相辅相成,青年医生需砥砺前行
 
▌分会场主席: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胡夕春教授
 
 
真实世界研究(RWS)的设计与常见的随机临床试验(RCT)有很大不同,但真实世界证据(RWE)也是药物审评和监管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张剑教授作为设计和参与多项临床研究的学者,探讨了RWE在临床实践的指导意义。
 
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王殊教授的主持下,专家们就RWE的临床意义和中国RWS的挑战进行了讨论。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史业辉教授和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梁斐教授分别从临床医生和统计学家的角度剖析DESTINY系列研究的成功是如何造就的。广东省中医院陈前军教授引领专家们一起从各个角度分析DESTINY系列研究的成功之处。复旦大学肿瘤医院王碧芸教授通过回顾YOUNG BC系列15项真实世界研究介绍了RWS与RCT的互相补充作用。青年专家们与解放军总医院张少华教授一起,探讨青年医生该怎么打好科研基础,提升科研水平,践行自己的科研之路。
 
 
胡夕春教授最后总结道,相对于RCT,RWS纳入了不符合临床试验入组标准的患者,能在不同患者群体中评估治疗方案的疗效和安全性,更贴合临床实际。对于DESTINY系列研究的设计进行剖析,为我们今后设计出高质量的临床研究提供参考和启示。衷心希望青年医生不畏艰辛,勇于创新,推动中国临床研究发展。
 
结语
 
ADC类药物在近十年取得了蓬勃发展,在多个瘤种取得突破性疗效,逐渐改变了恶性肿瘤的治疗格局。本次大会众星云集、内容丰富,专家们就ADC药物在乳腺癌、胃癌、肺癌等瘤种的研究进展、临床应用,及相关学科的发展前景展开讨论,并取得共识。相信在未来,随着精准医学、规范治疗地不断发展,ADC药物也会更有力地为患者带来更多获益。

版面编辑:张靖璇  责任编辑:卢宇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抗体偶联药物

分享到: 更多

相关幻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