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0:00
Remaining Time -0:00
This is a modal window.
The media could not be loaded, either because the server or network failed or because the format is not supported.
Beginning of dialog window. Escape will cancel and close the window.
End of dialog window.
《肿瘤瞭望》:请您为我们讲解2015 WCLC肺癌研究重要进展
吴一龙教授:最新肺癌研究进展体现在Oral Presentation 部分。本次会议的热门仍是肺癌免疫治疗。在本次会议上,ASCO会议报道的免疫治疗效果得到再次证实,经过更长时间的随访,免疫治疗的效果被证明是持续的、稳定的。根据9月7日上午的报告,免疫治疗的患者已达到18~20个月的生存。在免疫治疗一线治疗方面,无论是单药治疗、免疫抑制剂联合治疗、还是免疫治疗联合化疗,其治疗效果都不劣于、甚至优于标准化疗。
采用RECIST标准评价免疫治疗有所不足,本次会议上提出了许多新的评价标准,比如采用PET-CT检查,其判断效果比单用CT好很多,但是这还需要进一步确认。
在靶向治疗方面,新靶点研究取得重要进展。美国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发现c-Met突变发生率 占 4%,仅次于ALK基因突变的发生率(5%)。但是c-Met突变、c-Met过表达、c-Met扩增之间没有必然关系。哪一项可作为生物标志物还需要进一步研究。9月9号的主席论坛将公布本次会议研究摘要的TOP 4。
《肿瘤瞭望》:若要进一步提高肺癌治疗效果,未来应针对哪类肺癌患者开展更多临床研究?
吴一龙教授:目前在肺腺癌研究方面我们取得重要进展,特别是针对有驱动基因突变的患者,但应更多针对其他类型展开研究,比如腺癌中无驱动基因突变的患者。目前还没有很好的治疗鳞癌的方式,未来的鳞癌研究需要创新研究方法,而不是沿袭腺癌的研究方法。第三部分是小细胞肺癌,30年的小细胞肺癌研究仍没有取得重要突破。
《肿瘤瞭望》:本次会议有多项来自中国的报告,您如何看待中国在基础研究、转化研究、新药研发方面的能力?
吴一龙教授:本次会议上,中国的口头报告和poster在数量上取得重要突破,但在质量上还有不足。来自中国的研究多是回顾性研究,前瞻性、随机研究较少。中国在新药研发方面取得较好的势头,但是真正做到完全原创的药物研发较少。我们要看到自己的成绩,也要更多看到自己的不足。
本次会议也报告了国产药物埃克替尼的一些研究进展。埃克替尼是我国国产的选择性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埃克替尼在上市后先后启动了多项临床研究,其中包括针对合并无症状脑转移患者的BRAIN研究。在这项III期研究中,一线使用埃克替尼vs.标准放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BRAIN试验采用EGFR-TKI埃克替尼挑战全脑放疗的治疗模式,这个设计是大胆的,目前还不能确定试验是阳性结果还是阴性结果。BRAIN研究在5、6月份已经完成入组,目前正在随访中。根据目前的研究进度,可以期望明年报道该试验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