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美国奥兰多当地时间2015年12月4日下午1:00-3:00,在由国际慢性髓细胞白血病基金会(International Chronic Myelocytic Leukemia Foundation,iCMLf)与MAX基金会协办的一年一度的CML论坛上,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液病研究所江倩教授作为中国首位受邀的报告嘉宾在论坛上做了精彩报告。会后,本刊特邀江倩教授针对本届论坛有关CML管理的热点话题进行了现场专访。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0:00
Remaining Time -0:00
This is a modal window.
The media could not be loaded, either because the server or network failed or because the format is not supported.
Beginning of dialog window. Escape will cancel and close the window.
End of dialog window.
停药仅适用于部分患者,长期维持治疗是停药前提
早在几年前国际上有学者提出,CML患者经TKI治疗获得完全分子学缓解(CMR)、且持续2年以上可以考虑停药。但时至今日仍未真正贯彻实施,仍只限于临床试验。
江倩教授认为,CMR且持续2年以上只是停药的必要条件,尤其是国外临床试验的入选条件。然而,就目前随访结果看来,参与临床试验的患者中仅有40%可维持CMR、且无复发;多数患者在停药后在半年内重现分子学异常。因此停药仅适合部分患者。由于目前仍局限于临床试验,因此我们不鼓励所有患者盲目停药。另一方面,停药的前提在于长期的维持治疗,以获得深层而持久的CMR。然而在中国,由于经济方面的原因,很多患者不能坚持长期应用TKI,因此患者的缓解深度有限;同时,尽管采用国际标准化指数校准,国内基因检测技术的稳定性及可靠性仍有待提高,很难断定患者是否真正分子学“转阴”。因此她认为对于中国患者来说,目前并不是推广停药的最好时机。
在问及CML患者TKI治疗达CMR已2年以上、且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如水肿严重)时,在选择停药观察还是换药治疗时,江倩教授表示对于这种情况应持谨慎态度。如果患者经济方面没有限制,可考虑换用其他种类的TKI;而对于TKI治疗达CMR且持续2年以上停药后出现复发的CML患者,再次应用TKI治疗仍可以获得与初始治疗相一致的反应。她强调说:“TKI耐药是药物选择压力以及疾病进展等多重因素所致,可以是肿瘤细胞在药物的选择压力下出现耐药克隆,或是受药物影响产生了新的基因突变,从而导致TKI耐药。”
CML仿制药备受关注,疗效与安全性不容忽视
在谈及当今CML管理的热点和趋势时,江倩教授表示CML仿制药是今年的热点话题之一,她介绍道:“事实上,仿制药的应用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已有不短的历史,但由于其最近2年在欧美上市,因此得到了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关注。本次论坛上,专家就仿制药的治疗监测、疗效及副作用做了相关报告,由此引发各国医生的激烈讨论。”在本届iCML论坛上,大会邀请了来自阿根廷、加拿大的临床学者,针对仿制药的应用历史进行现场交流,尤其是CML仿制药在阿根廷已应用了十余年,他们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相比于原装进口药物,仿制药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治疗费用,尤其在发展中国家具备良好的应用前景,具备一定的优势;在发达国家,也同样有助于节省大量的医疗卫生资源。当然,在讨论中双方教授都建议进行多中心的临床研究,以确保仿制药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
最后,在谈及本次作为首位中国专家在iCML论坛做大会报告的感想时,江倩教授表示:“受到iCML基金会和MAX基金会的邀请参加今年于ASH会议之前举办的iCML论坛,我感到非常荣幸。今年iCML论坛对于发展中国家及地区的CML患者的治疗和管理给予了高度关注,也给我提供了良好的交流和学习机会,并且向世界展示我们中国CML患者的治疗和管理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