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肿瘤瞭望>资讯>正文

CSPAC 2019︱虞先濬教授: 化疗仍为胰腺癌内科治疗之 “砥柱”,免疫靶向治疗已现曙光

作者:肿瘤瞭望   日期:2019/4/2 14:09:19  浏览量:18803

肿瘤瞭望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胰腺癌(Pancreatic Cancer)的恶性程度极高,其5年生存率一般不足9%。

 编者按: 胰腺癌(Pancreatic Cancer)的恶性程度极高,其5年生存率一般不足9%,并且早期诊断率低,绝大部分患者确诊时已然处于晚期阶段,进而导致疗效不佳。近年来,在胰腺癌诊疗领域有哪些重要的新进展呢?2019年3月24日,第5届中国胰腺癌多学科高峰论坛(CSPAC 2019)在上海市顺利召开,该会议齐聚了中国胰腺癌领域最顶级的专家学者,【肿瘤瞭望】特邀采访了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胰腺外科主任虞先濬教授,针对胰腺癌最新诊疗进展的相关内容进行了深入讲解。

 
胰腺癌基因组学、代谢组学新进展
 
虞先濬教授: 近年来,胰腺癌在基因组学方面的重要研究进展仍主要体现于“明星基因”上,例如KRAS基因、CDKN2A基因、TP5基因及SMAD4基因等。但值得指出的是,当前的基因组学研究较前愈发深入,对上述“明星基因”的分支及其相关信号通路的研究更加透彻,以期探索和寻找到治疗胰腺癌的有效靶点。此外,随着肿瘤代谢研究的不断深入,代谢组学在胰腺癌中的作用也愈发明显,并且在治疗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胰腺癌的代谢组学研究进展主要聚焦于脂肪代谢和糖代谢两大方面,这与胰腺本身的生理功能(调节血糖)和肿瘤特点密切关联。
 
胰腺癌化疗进展
 
虞先濬教授: 化疗在胰腺癌的综合治疗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十年来,胰腺癌在化疗方面形成了两大基础方案:1. 以吉西他滨(GEM)为基础的方案,包括吉西他滨单药、吉西他滨联合白蛋白紫杉醇等;2. 以5-氟尿嘧啶(5-FU)为基础的方案,如FOLFIRINOX方案(5-FU/亚叶酸钙/伊立替康/奥沙利铂)。在当前胰腺癌的化疗时代,尽管尚未达到免疫或靶向治疗的精准程度,但也倡导更为精准化、个体化及精细化的化疗。此外,当前胰腺癌化疗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一线化疗方案,而是开始推荐采用序贯化疗,在较短时间内达到有效化疗药物的足量暴露,临床研究显示其在胰腺癌中具有不俗的疗效。再者,在化疗方案选择方面,对于弹性应变率比值(SR)高的胰腺癌患者,提示肿瘤间质比例高,推荐应用AG方案(白蛋白紫杉醇+吉西他滨)以达到更好的去间质化效果。相反,对于弹性应变率比值(SR)低的胰腺癌患者,提示肿瘤间质比例较低,AG方案较其他含吉西他滨方案并不具有优势,则更倾向于推荐应用FOLFIRINOX方案等,诸如此类的化疗进展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免疫靶向治疗在胰腺癌领域“曙光已现”
 
虞先濬教授:近年来,免疫靶向治疗成为了胰腺癌研究的热点方向之一,尽管临床应用仍极为有限,但已然展现了希望的曙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药物就是PARP抑制剂奥拉帕尼,该药已经获得了美国FDA授予的孤儿药认定用于胰腺癌治疗。PARP抑制剂的“协同致死效应”在促进胰腺癌细胞死亡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此外,在免疫靶向治疗逐渐深入的同时,联合治疗将是胰腺癌治疗的主旋律,将免疫治疗、靶向药物及化疗方案进行联合会带来更佳的疗效。
 
专家简介
 
虞先濬,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师从我国著名胰腺外科专家倪泉兴教授。目前担任上海市/复旦大学胰腺肿瘤研究所所长,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胰腺肝胆外科主任。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上海市领军人才,中国抗癌协会胰腺癌专业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CSPAC 中国胰腺癌多学科协作组组长,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胰腺外科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胰腺病专业委员会委员,CSCO 胰腺癌委员会常务委员,美国外科学院 Fellow。

版面编辑:朱亚男  责任编辑:张彩琴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CSPAC 2019

分享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