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GCC中国之声 | 刘晓文教授:术前化疗与术前放化疗在局部进展期胃癌中的对比研究

作者:肿瘤瞭望   日期:2019/5/11 0:12:49  浏览量:18572

肿瘤瞭望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5月8~11日,第13届国际胃癌大会(IGCC 2019)在布拉格拉开帷幕,来自世界各地的胃癌领域医学人士将享受这场胃癌专业的饕餮学术盛宴,

捷克共和国的美丽首都布拉格位于欧洲心脏地带,在这座古老浪漫之城的中心,平静的伏尔塔瓦河穿城而过。5月8~11日,第13届国际胃癌大会(IGCC 2019)在此拉开帷幕,来自世界各地的胃癌领域医学人士将享受这场胃癌专业的饕餮学术盛宴,并领略这座素有“欧洲之心”城市的文化、艺术和建筑之美。ICGG 2019以“搭建沟通的桥梁”主题,旨在胃癌领域促进东方与西方、传统与创新、科学与治疗的联合与沟通,来自中国研究者的众多研究在本次大会上展示。《肿瘤瞭望》编辑部邀请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王亚农教授研究团队成员、第一作者刘晓文教授,对其团队的研究进行了介绍。

 
刘晓文教授
 
术前化疗与术前放化疗在局部进展期胃癌中的对比研究
 
目的:本研究将对比术前放化疗与术前化疗在局部进展期胃癌中临床疗效及毒性反应间的差异。
 
方法:2007年6月~2012年10月,30例局部进展期胃癌患者入组一项术前化疗的Ⅱ期临床试验,采用EOF方案进行3~4周期的术前化疗,对于能手术的患者予以手术,术后给于2~3周期的EOF方案化疗。2012年4月~2014年8月,40例局部晚期胃癌患者入组一项术前放化疗的Ⅱ期临床试验,患者接受1周期的SOX方案化疗,继续行同步放化疗,再进行1周期的SOX方案化疗,对于能手术的患者予以手术,术后给于4周期的SOX方案化疗。比较两个临床试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术前治疗的效果、根治性手术切除率、预后以及毒性反应。
 
结果:术前化疗临床试验定义为化疗组,有30例患者入组,且完成了所有的术前化疗,都为可评估。术前放化疗临床试验定义为放化疗组,有40例胃癌患者入组,其中36例(90%)患者可评估。两组间的基线参数,如性别、年龄、ECOG评分、临床T分期、临床N分期及肿瘤部位,无统计学差异。化疗组的临床有效率(CR+PR)为30%(9/30),放化疗组的临床有效率(CR+PR)为41.7%,两者间的差异无统计差异(P>0.05)。化疗组与放化疗组间的根治性手术切除率无统计差异(66.7% vs. 46.7%)。放化疗组的病理有效率高于化疗组,且具有统计差异(50% vs. 23.3%)。术前放化疗组的毒性反应较化疗组明显。放化疗组的3年总生存率为41%,高于化疗组的20% (P=0.009)。
 
结论:放化疗组的病理有效率及3年总生存率高于化疗组。急性毒性反应也较化疗组明显,但无严重的毒性反应。
 
研究者点评:我国是胃癌大国,且进展期胃癌患者占了很高的比例,总体的治疗效果较差。针对进展期胃癌患者,术前化疗和术前放化疗是有效的治疗手段,且都是胃癌NCCN指南推荐的治疗策略。由于缺乏大型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证据,术前化疗和术前放化疗优劣性尚不清楚。基于这样的背景,我们进行了这项研究。既往我们进行了两项胃癌术前治疗的Ⅱ期临床试验,一项是术前化疗,另一项是术前放化疗。我们希望通过对比两项Ⅱ期临床试验的结果,初步探讨适合进展期胃癌患者的术前治疗策略。本研究的结果显示,与术前化疗患者相比,术前放化疗患者有更高的病理学肿瘤消退率及更高的3年总生存率,且不会明显增加不良反应。本研究的初步结论是,术前放化疗可能是进展期胃癌患者最优的治疗策略。
 
本研究的样本量虽然不大,但研究中所包含的是两项Ⅱ期临床试验,保证了数据的完整及可靠。本研究初步提示,对于进展期胃癌患者,术前放化疗要优于术前化疗。当然,这样的结论还需要Ⅲ期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验证,目前有几项这样的研究正在进行中,我们自己发起的PREACT研究就是其中之一。
 
胃癌术前放化疗疗效预测MicroRNA的筛查
 
目的:术前放化疗是局部晚期胃癌的有效治疗手段,但并不是所有的患者都对放化疗有效,即使临床病理因素基本相同的患者在接受放化疗后效果也可有很大差异,因此有必要寻找能提前预测放化疗效果的生物标志物。microRNA是一类非编码的RNA,与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及进展相关,在肿瘤的预测及治疗中有着巨大的潜能。本研究将探讨胃癌放化疗敏感性相关的microRNA,为建立胃癌放化疗预测模型及指导胃癌的个体化治疗奠定基础。
 
方法:2012年4月至2014年8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40例局部晚期胃癌患者入组术前放化疗的临床试验。在接受治疗前收集15例患者的肿瘤组织并提取RNA,按照放化疗的效果分为敏感组与不敏感组。对敏感组的10例与不敏感组的5例行microRNA表达谱芯片分析,初步筛选与胃癌放化疗敏感性相关的差异表达microRNA。通过TaqMan Real-time PCR方法验证芯片筛选出的microRNA。
 
结果:microRNA表达谱芯片筛选到的差异表达microRNA有2006个,放化疗不敏感组与敏感组相比较,表达升高有302个,降低的有1704个。有9个microRNA满足在两组中统计学差异较为显著(P<0.05),同时表达的差异大于等于2倍或小于等于0.5。再根据靶基因预测网站的预测分析,结合microRNA及其靶基因在肿瘤中的研究情况选取6个microRNA作为区分胃癌放化疗敏感与不敏感的目标microRNA。与治疗敏感组相比,has-miR-582-5p、has-miR-142-5p、has-miR-142-3p、has-miR-338-3p、has-miR-340-5p在不敏感组中表达显著升高,而has-miR-16-2-3p在治疗不敏感组中表达显著降低。TaqMan Real-time PCR验证结果与芯片的结果一致。
 
结论:采用microRNA表达谱芯片及Real-time PCR方法可初步筛选出与胃癌放化疗敏感性相关的microRNA。miR-338-3p 和 miR-142-3p具有潜力成为预测放化疗的标志物。
 
研究者点评:术前放化疗是进展期胃癌患者有效的治疗手段,但并不是所有的患者都对放化疗有效,即使临床病理因素都相同的患者在接受术前放化疗后效果也可有很大差异,因此有必要寻找能预测放化疗效果的生物标志物。microRNA是一类非编码的RNA,与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及进展相关,在肿瘤的预测及治疗中有着巨大的潜能。本研究通过芯片的方法筛选了术前放化疗敏感患者和不敏感患者之间的差异表达microRNAs,发现miR-338-3p 和 miR-142-3p具有潜力成为预测术前放化疗敏感性的标志物。本研究为建立胃癌术前放化疗预测模型及指导胃癌的个体化治疗奠定了基础。
 
 
专家简介
 
 
刘晓文,中共党员,肿瘤学博士,副教授、副主任医师,研究生导师。2017~2018年美国杜克大学访学一年,学习腹腔镜及机器人手术。从事胃癌外科工作13年,擅长胃癌的手术及综合治疗,开展了大量复杂的胃癌手术,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针对我国中、晚期胃癌患者多的特点,开展了大量的转化治疗的工作,通过化疗、放化疗的方法使初诊不可切除患者的手术切除率大幅提高,从而增加了这些患者长期生存的机会。转化治疗的成果在中日胃癌高峰论坛、胃癌浦江论坛、KINGCA(韩国胃癌周)、IGCC(国际胃癌大会)汇报,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充分肯定。目前担任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腹部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19篇,国内核心期刊5篇;作为课题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上海科委西医引导项目等多项课题。多次获得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医学成果奖。现为SCI杂志Cancer Medicine 编委。

 

版面编辑:洪江林  责任编辑:聂会珍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胃癌

分享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