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11日,CSCO消化肿瘤高峰论坛在北京正式召开。会议讲题主要集中于胃癌、肠癌的临床治疗及转化医学研究的热点问题,对胃癌、结肠癌的临床实践经验进行交流,分享了肿瘤生物学行为、分子水平研究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巴一教授在会上和几位专家进行了结肠癌病例讨论。《肿瘤瞭望》在会后就“Ⅱ期结肠癌是否建议术后辅助化疗”问题对巴一教授做了采访。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0:00
Remaining Time -0:00
This is a modal window.
The media could not be loaded, either because the server or network failed or because the format is not supported.
Beginning of dialog window. Escape will cancel and close the window.
End of dialog window.
巴一教授 天津肿瘤医院消化肿瘤内科 主任
Ⅱ期结肠癌能否从辅助化疗中获益
Ⅱ期结肠癌患者从整体来说预后良好,70%~80%的患者能够治愈,化疗获益相对而言较小,所以不建议所有Ⅱ期患者都进行化疗。但是每位患者的具体情况不同,故指南建议医生和患者充分沟通,告知其病情和预后,分析其可能获得的少量获益,根据商量的结果决定是否术后辅助化疗。一些相对高危的患者可以考虑做辅助化疗;还可以根据基因筛查和蛋白水平的变化来决定是否做术后辅助化疗。
应如何定义结肠癌Ⅱ期高危患者
对于II期结肠癌高危因素不同研究定义不尽相同,广为接受的NCCN指南的高危因素包括组织学分化差、T4、术前肠梗阻或肠穿孔、标本检出淋巴结不足。在一些评价术后辅助化疗价值的大型研究中结肠癌Ⅱ期患者所占数量不多,一般是1000~1200人,且大部分是相对低危的患者,高危患者很少超过300人。因此,对于目前传统的高危因素中哪个因素最重要且辅助化疗价值最大的判断基于现有的循证数据在统计学上的把握度仍嫌不足。最主要的高危因素可能是淋巴结数目,若淋巴结数目检出不够,肯定会有一些Ⅲ期患者被认为是Ⅱ期患者,这类患者化疗获益会明显一些。
预测Ⅱ期结肠癌化疗获益的生物学指标
目前预测Ⅱ期结肠癌化疗获益的生物学指标不是很明确,比如结肠癌患者常检查MSI或MMR。相对低危的Ⅱ期患者如果MSI高表达,不能从氟尿嘧啶化疗中获益,故这类患者没有必要化疗。而对于不具有高危因素但同时伴随MSS的II期患者,如果其化疗意愿很强,可以考虑辅助化疗。特别是淋巴结检出不足的患者会在化疗中有一些获益。但总体来说Ⅱ期患者的化疗获益不是很多。
访谈原文
《肿瘤瞭望》:Ⅱ期结肠癌术后是否行化疗一直存有争议,您认为Ⅱ期结肠癌患者能否从辅助化疗中获益?
巴一教授:Ⅱ期结肠癌从整体的来说预后良好,70%~80%的患者能够完全治愈,化疗获益相对而言比较小,所以我们不建议所有Ⅱ期患者都进行化疗。但是每位患者的个人情况不同,有些患者治疗态度积极,因此很多指南建议医生和患者充分沟通,告知其病情和预后,分析其可能获得的少量获益,根据商量的结果决定是否做术后辅助化疗。一些相对而言高危的患者可以考虑做辅助化疗;还可以根据基因筛查和蛋白水平的变化,来决定是否做术后辅助化疗。
《肿瘤瞭望》:NCCN指南推荐结肠癌Ⅱ期高危患者(组织学分化差、T4、术前肠梗阻或肠穿孔、标本检出淋巴结不足)术后化疗。一些国外研究表明这些Ⅱ期高危患者不能从辅助化疗中获益,部分原因是NCCN指南所定义的“高危”太宽泛。您认为应如何定义结肠癌Ⅱ期高危患者?
巴一教授:确实是这样,根据一些大型研究,结肠癌Ⅱ期患者所占数量不大,这些研究里的Ⅱ期患者一般是1000~1200人,其中大部分是相对低危的患者,高危患者很少超过300人。这种情况下,单独定义结肠癌Ⅱ期高危患者因素的话,符合条件的患者会更少。以往指南定义的高危因素有5、6项,的确有点多。我认为最主要的高危因素应该是淋巴结数目,淋巴结数目采检不够,肯定会有一些Ⅲ期患者被误认为Ⅱ期患者,这类患者化疗获益会明显一些。
《肿瘤瞭望》:是否有可预测Ⅱ期结肠癌化疗获益的生物学指标?
巴一教授:目前预测Ⅱ期结肠癌化疗获益的生物学指标不是很明确,比如我们常查的MSI和MMR。这给我们一些提示。相对比较低危的Ⅱ期患者如果MSI高表达,其不但不从5-Fu化疗中获益,反而会有害处,这类患者就没有必要化疗。MSS的患者如果化疗意愿很强,可以考虑辅助化疗。特别是淋巴结采检不足的患者会在化疗中有一些获益,但总体来说Ⅱ期患者的化疗获益不是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