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肿瘤瞭望>资讯>正文

CGOG2021丨消化系统肿瘤国际高峰论坛:群贤云集,初心不忘,再续十年新华章

作者:肿瘤瞭望   日期:2021/6/22 12:42:41  浏览量:7699

肿瘤瞭望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2021年6月19日,第11届北京消化肿瘤国际高峰论坛暨中国胃肠肿瘤临床研究协作组年会(CGOG)在大家的期待中如期举行。

2021年6月19日,第11届北京消化肿瘤国际高峰论坛暨中国胃肠肿瘤临床研究协作组年会(CGOG)在大家的期待中如期举行。本次大会紧跟国际前沿,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方式,针对不同瘤种设立相应专场,系统梳理消化道肿瘤热点问题。CGOG主会场邀请了多位学术领军专家,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詹启敏教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院长季加孚教授、日本仁爱大学医学院Hisato Kawakami教授和韩国首尔国立大学医院Yung-Jue Bang教授等,吸引了150余名同行参会,线上134 013次观看量。

 
CGOG主会场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李健教授和张小田教授主持下拉开序幕。
 
 
大会伊始,大会主席沈琳教授对各位同道的到来表示感谢,并表示CGOG自成立以来一直秉承“创新、传承、协作”的主题、立足消化道肿瘤精准治疗与转化研究、聚焦最新研究进展、临床实践难点与精准治疗探索方向。
 
 
随后,季加孚教授发表致辞,对CGOG平台在我国消化道肿瘤的临床研究与多学科协作诊疗体系建立中的价值给予极大肯定。
 
 
最后,詹启敏院士发表视频贺词,感慨CGOG的十年坚守对促进消化道肿瘤领域的发展、梳理药物试验的现状、瓶颈与挑战、通过继续教育模块对全国青年医生培养做出的巨大贡献。
 
 
本场会议设有免疫与精准两个专场。在解放军总医院徐建明教授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刘云鹏教授共同主持下,免疫专场正式开始。
 
 
首先,清华大学医学院基础医学系林欣教授基于其实验室最新研究成果,向与会者介绍一种新型嵌合受体T细胞——合成T细胞受体抗原受体(STAR)-T,并对其临床应用表示期待。与传统的CAR-T细胞相比,STAR-T具有更好的肿瘤浸润性、更高的抗原敏感性、更强的杀伤性与更低的毒性。
 
 
随后Kawakami教授基于免疫治疗单药疗效不佳、耐药等临床问题,结合目前国际最新临床研究结果,对联合免疫治疗策略探索进行了梳理,如化疗联合免疫、抗HER2治疗联合免疫、抗血管生成治疗联合免疫和双免疫联合治疗等。
 
 
基于同样临床问题,沈琳教授又从原发或继发免疫耐药后的新药研发及试验设计等角度展开讨论,并结合本科室开展的新药临床试验探讨逆转免疫耐药治疗策略。
 
 
尽管免疫治疗在消化道肿瘤中取得突破性进展,但是如何筛选获益人群、逆转免疫耐药、寻找最佳配伍药物、研发免疫治疗新靶点依然是难点所在。解放军总医院白莉教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刘天舒教授、科济药业李宗海教授和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张小田教授也就上述问题展开了激烈讨论。
 
 
精准专场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张艳桥教授和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毕锋教授的主持下继续进行。
 
 
目前应用于消化道肿瘤的靶向药物十分局限。基于此问题,Bang教授梳理了近年来在消化道领域中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新药临床试验,并对每项研究做出了详尽的解读。
 
 
精准治疗离不开对疗效的精准评价。天津肿瘤医院巴一教授围绕“液体活检技术在精准治疗中何去何从”为主题展开汇报。以CTC、ctDNA和外泌体为代表的液体活检技术在克服肿瘤组织异质性、实时动态监测及治疗指导等方面独具优势。但检测技术是否成熟、结果判读、成本经济效应以及工业化生产难度也是其在实践中所面临的问题。
 
 
随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刘宝瑞教授以“精准肿瘤医学之实践:从肿瘤细胞到肿瘤微环境”为题,结合科室正在开展的前沿科研项目,从靶向肿瘤血管治疗、T细胞膜修饰加强T细胞浸润、放疗联合PD-1单抗重塑免疫微环境、新抗原纳米疫苗加强疫苗稳定性和瘤内注射RO佐剂加强肿瘤细胞的免疫原性等方面系统地介绍了靶向肿瘤微环境的疗效与价值。
 
 
紧接着,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周爱萍教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曲秀娟教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张俊教授和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李健教授就消化道肿瘤新靶点研究瓶颈、精准评效与监测、免疫精准分型及获益人群精准筛选等方面,进行研讨与展望。
 
 
最后,沈琳教授对本场会议进行总结:各位与会嘉宾对国际研究前沿持有较高的关注度,比如对细胞免疫治疗争论不休。各位研究者多基于自身实践中发现的问题探讨各领域前沿研究结果,令人受益匪浅。希望大家继续关注其他分会场学术活动,通过思想的碰撞,擦起学术的火花。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消化肿瘤内科:王静远 张盼盼)

版面编辑:洪江林  责任编辑:聂会珍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CGOG2021

分享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