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肿瘤瞭望>资讯>正文

共君一席话丨HER2再定义,步宏、杨文涛、刘月平教授畅谈HER2低表达进展,剧透HER2检测共识更新

作者:肿瘤瞭望   日期:2022/4/20 11:31:14  浏览量:9863

肿瘤瞭望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HER2是乳腺癌精准治疗的重要靶点,针对该靶点开发的一系列靶向药物为患者带来了治愈的希望,2019年制定并发布的《乳腺癌HER2检测指南(2019版)》结合病理与临床,为精准诊断提供了明确的规范。

编者按:HER2是乳腺癌精准治疗的重要靶点,针对该靶点开发的一系列靶向药物为患者带来了治愈的希望,2019年制定并发布的《乳腺癌HER2检测指南(2019版)》结合病理与临床,为精准诊断提供了明确的规范。近年随着T-DXd等抗HER2 抗体偶联药物在HER2低表达人群取得的获益捷报频传,对于HER2低表达如何精准定义再度引发临床与病理医生的思考。《肿瘤瞭望》特别邀请四川大学华西医学院病理科步宏教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杨文涛教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病理科刘月平教授讨论HER2低表达精准定义要点,剧透下一版HER2检测共识更新要点。

 
乳腺癌已成为全球第一位的恶性肿瘤,也是威胁我国女性身体健康的首位恶性肿瘤。流行病学显示,约有55-60%的乳腺癌患者存在HER2低表达(IHC 2+/ISH-或IHC1+),然而由于既往欠缺对于HER2低表达患者的理想药物,因此该人群多按照传统的乳腺癌分子分型予以治疗,效果差强人意。随着近年T-DXd在HER2低表达患者中的出色疗效表现,为HER2定义再起波澜。2021年,CSCO BC、CBCS均将HER2低表达纳入指南内容。从指南层面为我国HER2低表达的精准定义与治疗提出规范性的指导。
 
HER2低表达概念的提出源自T-DXd精准治疗的重要突破。I期DS8201-A-J101研究显示,对于HER2低表达晚期乳腺癌患者,中位既往治疗7.5线后,使用T-DXd可取得37.0%的客观缓解率(ORR)、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达11.1个月,中位疾病控制时间(mDOR)10.4个月。在此基础上开展的III期研究DESTINY-Breast04、DESTINY-Breast06进一步探索HER2低表达晚期乳腺癌患者中T-DXd的疗效与安全性。2022年2月21日,DESTINY-Breast04试验重磅宣布达到主要研究终点,结果显示,与化疗方案相比,无论激素受体状态如何,T-DXd在PFS、OS方面均取得显著改善,续写HER2治疗的未来。
 
 
 
肿瘤瞭望:HER2低表达将对共识的更新有怎样的影响?

步宏教授:自2019年制定并发布《乳腺癌HER2检测指南(2019版)》至今,随着对HER2低表达认识的积累,我们已经尝试性从病理角度在《CSCO BC指南》、《CBCS 指南》中介绍HER2低表达的概念,中国乳腺病理学组在今年启动的《乳腺癌HER2检测共识》更新计划中,除了一贯强调的HER2判读标准、质量控制及检测新技术进展外,HER2低表达将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2021 CSCO BC指南
 
2021 CBCS指南
 
HER2低表达最关键的问题其概念的固化。虽然现有定义认为“IHC2+且FISH阴性、或IHC 1+”为HER2低表达,但具体界值仍不是特别明朗。下一版共识的制定策略应延续以前的IHC 0、IHC 1+、IHC 2+、IHC 3+的框架,在解读中进一步细化和明确HER2低表达的IHC 1+、IHC 2+的判读标准。
 
  • 对于IHC 2+,前期积累的经验较多,但仍需要通过联合FISH判定是否为HER2阳性。
  • 对于IHC 2+与IHC 1+的判读,新版共识将结合临床实践的结果,强调高倍镜下的判读、引进人工智能及分子检测等新技术的指导,尽量降低IHC 2+比例,进而减少FISH的使用,为患者、社会、国家节约医疗资源。
  • 对于IHC 1+与IHC 0区分,则是新版共识更新的重点与难点。我们将会在此处重点着墨,纳入更多技术介绍与图片参考,引入大量最新国际与国内的研究进展。
 
我们中国的乳腺病理学组会尽快举办专家论坛推进共识更新工作,纳入更多我们中国自己的数据,做出最适合中国人的《乳腺癌HER2检测共识》。
 
肿瘤瞭望:HER2低表达的病理诊断有哪些困难点?

杨文涛教授:对于病理医生而言,HER2低表达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判读。长期以来,临床主要关注HER2是否为阳性,因此病理医生很重视浸润性癌是否为IHC 3+,也会重视IHC 2+的判读以确认是否需要联合原位杂交检测进一步确定HER2状态。但对于HER2低表达中IHC 0与1+的区分关注度欠缺,因此病理医生对HER2免疫组化判读的关注点需要有所改变。
 
其次,正如步教授所言,HER2低表达的判定标准仍需进一步完善。虽然对于HER2低表达已有了初步定义,但临床实践中我们也关注到IHC 0-1+之间存在指南未能涵盖的病例,例如无法忽略的胞浆染色、未达到10%但染色中-强的……。2021年SABCS会议中,DAISY研究(Abstract PD8-02)显示,HER2 IHC 0队列亦能从抗HER2的抗体偶联药物T-DXd中获益,这从侧面反映了HER2低表达的标准有待于进一步完善。我们期待纳入更多HER2 0-1+病例的临床研究的结果,以更好地将病理判读标准与临床疗效结合起来。
 
DAISY研究
 
HER2低表达的诊断也受到许多检测前、检测中的因素影响。由于HER2低表达异质性更强,因此更容易导致患者新辅助治疗前后、原发灶与复发转移灶检测结果的差异。HER2低表达的检测更容易受到组织处理不佳的影响,检测前规范标准的组织处理越来越凸显其重要性。在检测中环节,不同HER2免疫组化抗体对HER2低表达检测的敏感性可能存在差异;全自动免疫组化仪的定期维护矫正、规范的对照设立也对HER2低表达检测非常重要。因此,标本的规范化处理和检测流程的标准化,都是HER2低表达检测所面临的挑战。
 
总而言之,在HER2低表达检测越来越重要的今天,我们需要更加关注检测前标本处理的规范化及检测流程的标准化,也需要重视判读的精准化。病理医生需要与临床及患者更充分地沟通,必要时可能需要更换蜡块、需要多点活检。特别期待人工智能(AI)、mRNA水平检测、循环肿瘤细胞、无创影像等新技术的发展,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界定HER2低表达人群,以筛选出对相关药物能够有更好疗效的患者。
 
肿瘤瞭望:在HER2低表达的诊断中,病理医生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情?

刘月平教授:在《乳腺癌HER2检测指南(2019版)》发布后,我们在全国范围内组织了多次培训,但过去由于HER2低表达人群无法从现有抗HER2治疗药物中获益,我们仅强调了IHC 3+或IHC 2+中HER2阳性的判读,而忽视了IHC 1+与IHC 0。在HER2低表达方面,临床与病理均尚无特别好的经验,如何将IHC 1+与IHC 0区分,怎样设定参考标准都亟待解决,如步教授、杨教授所言引入辅助检测工具、建立标准的检测流程,并加强临床与病理的认知非常重要。
 
在HER2 IHC 0和IHC 1+的区分方面,2021年SABCS年会中美国病理学家协会(CAP)对全球1452家病理实验室的数据分析显示(Abstract P1-02-02),不同中心对IHC 0、IHC 1+判读的一致性最低,仅有25%。因此,精准检测IHC 0和IHC 1+非常必要。我国HER2指南将IHC 0定义为“细胞无染色;或≤10%的浸润癌细胞呈现不完整的弱染色”,但10%的阈值都是靠病理医生去判读的,必然存在人与人之间一致性的差异,期待AI辅助技术的应用能够解决这一问题。
 
Abstract P1-02-02 CAP调研:对80个关键 HER2 IHC评分的判读分析
 
在HER2低表达的异质性方面,IHC 1+ 、IHC 2+患者的异质性非常明显,因此过去仅强调IHC 3+ 、IHC 2+ 、IHC 1+ 的报告方式可能不再使用。欧美如今已基于HER2低表达的研究进展更新了其指南与共识,强调对IHC 1+ 、IHC 2+的患者坚持显微镜倍数法则进行判读的精准性,避免误判、漏判。我想在我国下一版共识的更新中,需要将HER2表达的具体情况进一步明确并与临床同步,以减少HER2低表达异质性对治疗的影响。
 
HER2低表达的时间、空间异质性更加明显,过去国内或ASCO/CAP的指南并未特别强调对转移灶HER2水平的再检测。2021年 SABCS公布另一项数据中显示,原发灶HER2 IHC 0的患者中,约有8%的患者会转化为HER2-low的情况。所以新版共识将更加强调对转移灶重新进行HER2检测。
 
最后,病理医生要与临床加强交流。比如临床标本的处理时间对HER2低表达IHC 0与IHC 1+的影响如何?蜡块切下的白片是否仍推荐6周以内?等等诸如此类问题尚欠缺经验,需要我们与临床医生一起积累更多数据,为患者精准治疗带来更多获益。
 
后记:为促进乳腺领域中外专家的交流与沟通,提高我国乳腺癌患者的整体诊疗水平,推进乳腺癌诊疗迈向创新发展的新征程。肿瘤瞭望媒体在壬寅虎年隆重开办“共君一席话”系列栏目,该项目共分为“天涯共此时、共说此丰年、云影共徘徊、谁与共争锋、百家共争鸣”五个章节,包含中外连线、MDT会诊、热点辩论等多种形式,扫描二维码进入项目专栏,欢迎收藏此网站,更多精彩内容等你来!
 
 
专家简介
 
步宏 教授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临床病理研究所所长
 
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常务理事、肿瘤病理专委会名誉主委
 
CSCO理事兼肿瘤病理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
 
卫生部全国肿瘤规范化诊疗专家委员会委员
 
杨文涛 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副主任,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中华医学会病理学会乳腺学组组长
 
第五版世界卫生组织(WHO)乳腺肿瘤分类编委
 
国际癌症报告合作组织(ICCR)乳腺癌病理报告模板制定专家组成员
 
中国医促会病理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常委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肿瘤病理专家委员会常委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病理专业委员会委员
 
上海市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诊断病理学杂志》副主编
 
《中华病理学杂志》、 《Virchows Archiv》杂志 、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编委
 
刘月平 教授
 
主任医师/教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
 
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河北省肿瘤医院病理科主任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病理专委会乳腺肿瘤学组组长
 
第十三届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委员
 
CSCO病理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病理科医师分会青委会副主委
 
第十二届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青委会副主委

版面编辑:张靖璇  责任编辑:卢宇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乳腺癌

分享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