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12-14日,第十二届亚太原发性肝癌专家会议(APPLE 2022)在上海隆重举行。大会主题为“肝癌靶向和免疫治疗时代的新视角”,汇聚了亚太乃至全球肝癌诊疗最新策略与进展。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不仅完美承办了一场高质量的国际会议,还贡献了众多前沿进展。肿瘤瞭望值此盛会之际,特别采访了APPLE 2022大会主席、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樊嘉院士、周俭教授和孙惠川教授,对此次大会花落上海,引领全球抗击肝癌思潮的影响进行了精彩评述。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0:00
Remaining Time -0:00
This is a modal window.
The media could not be loaded, either because the server or network failed or because the format is not supported.
Beginning of dialog window. Escape will cancel and close the window.
End of dialog window.
肿瘤瞭望:APPLE MEETING 2022盛大召开,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作为不仅完成了承办任务,还贡献了许多重要研究进展,请您介绍一下贵院在此次会议中向世界传递了哪些重要信息?
周俭教授:由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承办的、由樊嘉院士和我作为大会主席的第十二届亚太原发性肝癌专家会议经过三天的紧张举办,圆满落幕。本次会议共有十多个国家参与,投稿数量和讲者数量都到达历史新高。我院此次贡献了9个讲题,包括肝癌基因组特征、肝脏肿瘤生态免疫微环境等基础方面研究;PET影像、特异性核磁共振造影的应用、术前核磁共振预测微血管生成等诊断方面研究;肝癌新辅助/转化/辅助治疗、仑伐替尼联合PD-1单抗疗效预测、肝内胆管癌多学科诊疗等治疗方面研究。以辅助治疗为例,本次大会的口头报告更新了我院牵头的一项仑伐替尼辅助治疗肝细胞癌的全国多中心、前瞻性、临床研究,旨在评估CNLC分期为IIb/IIIa的中晚期患者在R0切除术后经仑伐替尼辅助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结果非常令人鼓舞,共48例患者接受仑伐替尼辅助治疗,中位随访14.6个月,中位无复发生存期达到19.33个月,整体安全性可控。该研究对HCC术后辅助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实践指导意义。
本次大会的成功举办体现了我院人才队伍建设、科研管理的提升,尤其青年医生分享的研究进展百花齐放,极大提高了年轻医生对外交流的水平和能力。这些研究从基础、诊断、治疗、疗效评估方面为肝癌诊疗带来了新的思路,希望未来学者们能够进一步加深探索、扩大规模,提升证据等级,为未来临床实践提供新的指导方向。
肿瘤瞭望:本次会议您就我国2022版《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的更新进行了重点解读,请您谈谈该指南的发布将对国内外肝癌诊疗带来哪些影响?
周俭教授:当前国际上的肝癌诊疗指南仍以欧美的BCLC、AASLD、EASL为主,我在此次大会对我国自主制定的《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2022版)》进行了解读,以期让更多国际同行了解和接受我国的指南规范,要让他们知道为什么我们需要有这样一份指南。我们中国特色的肝癌背景与国外不同:从肝癌发病的病因而言,日本以丙肝感染为基础的肝癌为主、美国以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相关的肝癌为主、欧洲可能还有酒精性肝炎相关肝癌,乙肝相关肝癌相对较少,我国则以乙肝感染相关肝癌为主。从诊断分期而言,日本一半以上患者确诊时还在早期,而我国肝癌患者诊断时中晚期患者占到70%以上,包括介入治疗、外科治疗、系统治疗均与国外的策略不同。因此该指南对国内、国外均有强大的借鉴和参考价值。该指南的2017版、2019版均以英文形式在国际刊物发表,影响因子超过12,引用率很高,体现了国内外同行对中国CNLC分期(ChiNa Liver Cancer 分期)及相关治疗策略的接受与认可。2022版的指南也将以英文的形式投稿发表,此次正好借APPLE会议的契机,让国际友人提前了解最新版中国特色指南的更新内容,进一步提升我国在肝癌研究和诊疗的国际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