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0:00
Remaining Time -0:00
This is a modal window.
The media could not be loaded, either because the server or network failed or because the format is not supported.
Beginning of dialog window. Escape will cancel and close the window.
End of dialog window.
编者按:软组织肉瘤,作为一类罕见且异质性高的恶性肿瘤,其治疗策略的探索一直是肿瘤学界的研究重点。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研究的深入,临床对这类疾病的认知和治疗手段不断取得进展。在刚刚落幕的2024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年会(ASCO 2024)上,多项关于软组织肉瘤的关键研究公布了最新的临床数据。《肿瘤瞭望》特邀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毛丽丽教授对这些研究进行深入解读,梳理当前软组织肉瘤治疗的研究进展,分析这些研究成果的临床意义和未来应用前景。
#1
围手术期阿霉素+异环磷酰胺对比吉西他滨+多西他赛治疗高级别软组织肉瘤的最终结果:日本临床肿瘤学组JCOG1306研究(摘要号:11503)
背景
研究团队此前报告了阿霉素+异环磷酰胺(AI)围手术期化疗对高级别软组织肉瘤(STS)的长期随访结果(JCOG0304)。在ASCO 2020大会中,还报道了一项Ⅱ/Ⅲ期试验的第二次中期分析结果,该试验旨在证实围手术期吉西他滨+多西他赛(GD)治疗高级别STS非劣效于AI方案(JCOG1306)。由于风险比(HR)的点估计值高于预设的允许HR值1.61,该研究在预设的第二次中期分析时终止。在分析中,AI组和GD组的2年总生存(OS)率分别为94.3%(95%CI:83.4~98.1),GD组为91.6%(95%CI:80.9~96.4)(HR 2.55,95%CI:0.80~8.14)。本次报告JCOG1306研究的5年随访最终结果。
方法
纳入可手术的FNCLCC 2/3级STS原发肿瘤(T2bN0M0或任何TN1M0,AJCC第7版),或四肢或躯干首次局部复发肿瘤患者,将患者随机分配至AI组或GD组。AI组接受阿霉素60 mg/m2加异环磷酰胺10 g/m2。GD组接受吉西他滨1 800 mg/m2加多西他赛70 mg/m2。患者在术前接受3个周期治疗,术后接受2个周期治疗,3周为一个周期。Ⅲ期研究的主要终点是OS。计划样本量为140例,单侧α为0.1,检验效能为0.7,3年OS的非劣效性界值为8%(HR 1.61),假设AI的3年OS率为85%,GD为87%。
结果
2014年2月至2018年9月,共有143例患者入组,5年随访已于2023年9月完成。AI组70例和GD组73例患者均纳入疗效分析。在中位随访6.0年的最终分析中,AI组和GD组的5年OS率估计为90.0%(95%CI:80.1~95.1)和76.1%(95%CI:64.5~84.4)(HR 2.67,95%CI:1.23~5.80);5年无进展生存(PFS)率估计为65.2%(95%CI:52.7~75.2)和57.4%(95%CI:45.2~67.8)(HR 1.33,95%CI:0.81~2.18)。在5年随访分析中,两组均未出现治疗相关死亡。
△JCOG1306研究OS结果
结论
在5年随访的最终分析中,第二次中期分析的结果得到了确认,即无法证实GD对比AI在OS方面的非劣效性。在四肢和躯干的高级别STS的围手术期化疗中,AI仍然是标准方案。
专家点评
第一项新辅助研究为日本JCOG1306试验,该研究对比了传统的AI方案(阿霉素联合异环磷酰胺)与GD方案(吉西他滨联合多西他赛)治疗高级别STS的疗效差异。考虑到AI方案的疗效显著,该研究采用了非劣效性设计。两组患者均采用3周化疗方案,术前进行3个周期,术后2个周期。研究的主要终点是OS。
在今年的ASCO会议上,该研究公布了5年OS随访结果,这也是最终的研究结果。研究自2014年至2018年共纳入了143例患者,其中AI方案组70例,GD方案组73例。最终分析显示,尽管两组在五年OS率上存在数值差异,但并未达到预设的非劣效性标准。这一结果表明,在四肢和躯干高级别STS的围手术期化疗中,AI方案仍然优于其他现有化疗方案。
鉴于该研究开展较早,随着新药物的不断涌现,我们期待未来能有更多创新药物出现,以期改变STS围手术期的治疗现状。
#2
SU2C-SARC032:一项新辅助放疗和手术±帕博利珠单抗治疗STS的随机试验(摘要号:11504)
背景
手术和放疗对于四肢和肢带STS的局部控制率高。然而,高级别3级STS患者的转移风险高。转移性STS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2年。SARC028(NCT02301039)评估了帕博利珠单抗治疗转移性STS的疗效,结果显示未分化多形性肉瘤(UPS)和多形性/去分化脂肪肉瘤(LPS)的缓解率分别为20%和8.7%。研究者假设新辅助帕博利珠单抗同步放疗,随后进行手术和辅助帕博利珠单抗治疗Ⅲ期UPS(包括黏液纤维肉瘤)或LPS,将刺激抗肿瘤免疫反应,以消除微转移疾病和改善无病生存期(DFS)。SU2CSARC032(NCT03092323)是一项多中心、国际性、随机Ⅱ期试验,旨在评估在Ⅲ期UPS或LPS患者的标准治疗(SOC)放疗和手术中增加帕博利珠单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
纳入年龄>12岁、III期(FNCLCC 2级或3级)四肢和肢带UPS或LPS患者。患者随机(1:1,按等级分层)分配至新辅助放疗(50 Gy/25 fx)然后手术(SOC组),或新辅助帕博利珠单抗和放疗然后手术和辅助帕博利珠单抗(EXP组)。帕博利珠单抗(200 mg,IV,Q3W,3剂)在放疗之前、期间和之后给药,最多14个辅助周期。主要终点是2年DFS。次要终点包括无局部复发生存期(LRFS)、无远处疾病生存期(DDFS)和OS。目标入组126例可评估患者(最多144例),提供80%的检验效能(单侧α=0.05),通过log-rank检验区分50%的2年DFS率的零假设和75%的2年DFS率的备择假设,初始分析在45个DFS事件时进行。
结果
从2017年7月至2023年11月,共纳入143例患者,主要是UPS(85%)和组织学分级3级(64%)。生存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24.1个月。EXP组的估计2年DFS率显著高于SOC组(72.5%vs.54.5%;HR 0.57,90%CI:0.33~0.99,P=0.042)。
△SU2C-SARC032研究DFS结果
目前,LRFS(HR 0.55,95%CI:0.21~1.42)、DDFS(HR 0.57,95%CI:0.32~1.01)或OS(HR 0.39,95%CI:0.14~1.1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级肉瘤患者接受帕博利珠单抗治疗后,DFS有所改善(HR 0.47,95%CI:0.25~0.89),但在2级肿瘤中未观察到DFS的差异(HR 1.21,95%CI:0.35~4.18)。EXP组发生≥3级不良事件的患者比例显著高于SOC组(52%vs.26%;P=0.002)。
结论
在放疗和手术的基础上加用新辅助和辅助帕博利珠单抗,可显著改善四肢和肢带3级UPS和LPS患者的DFS。
专家点评
第二项研究聚焦于PD-1单抗在STS围手术期治疗中的应用,这是一项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该研究将放疗作为新辅助治疗的对照组,而放疗联合PD-1单抗作为新辅助治疗的试验组。两组患者以1:1的比例随机分配,旨在评估两种疗法的疗效和安全性,主要终点为2年DFS。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的DFS显著优于对照组,P=0.042,HR为0.57。进一步的亚组分析显示,在病理分级为3级的患者中,试验组与对照组的DFS存在显著差异;然而,在病理分级为2级的亚组中,两组之间的DFS并无显著差异。这表明病理分级较高的STS患者可能更能从PD-1单抗治疗中获益。然而,值得注意的是,PD-1单抗治疗也带来了更高的3级及以上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达到50%以上。
#3
ImmunoSarcⅡ主试验(舒尼替尼和纳武利尤单抗的II期研究):来自去分化软骨肉瘤队列的结果(摘要号:11506)
背景
去分化软骨肉瘤(DDCS)是一种罕见的侵袭性软骨肉瘤亚型,预后极差,且没有标准的系统疗法。对于晚期、转移性疾病患者,回顾性化疗研究表明其短期中位PFS约为3~5.5个月。有报告显示,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和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可为患者带来获益,但临床试验数据很少缺,终点定义不明确,因此很难衡量结果。IMMUNOSARCⅠ主试验探索了舒尼替尼+纳武利尤单抗治疗多种亚型肉瘤的效果,发现了该药物组合对DDCS的潜在活性,从而在Ⅱ期试验IMMUNOSARCⅡ(NCT03277924)中设立了一个特定队列。
方法
ECOG评分0-1、中心确认并有进展的、可测量DDCS的患者,接受舒尼替尼37.5 mg/d治疗14天(诱导阶段),随后25 mg/d,与纳武利尤单抗240 mg每2周联合使用,直至疾病进展(PD)或不耐受。每8周进行一次影像学评估。主要终点是6个月PFS率,采用单臂生存设计(Ⅰ型错误α0.05,效能0.90,H0 40%,H1 70%),假设Brookmeyer-Crowley检验,至少需要23例患者中有14例在6个月时无进展。
结果
2019年12月至2023年10月,7个中心共纳入了24例患者,中位年龄60岁(38~76岁)。其中16例(66%)为男性。患者既往中位治疗线数1(0~2)。共有23例患者可评估,中位随访时间为20.1个月(95%CI:11.6~28.6)。根据局部部位评估,中位PFS为5.6个月(95%CI:4.5~6.7);6个月PFS率为46%(10/23,95%CI:23~66),中位OS为10.3个月(95%CI:6.7~13.9)。
△ImmunoSarcⅡDDCS队列生存数据
在19例可测量缓解的患者中,5例(26.3%)患者实现了部分缓解,10例(52.6%)疾病稳定,4例(21.1%)PD。治疗终止的原因包括:21例(87%)PD,1例(4.2%)毒性。另有2例(8.4%)仍在继续治疗中。与研究药物相关的3-4级毒性包括中性粒细胞减少症(20.9%)、贫血(16.7%)和ALT升高(12.5%)。
结论
舒尼替尼和纳武利尤单抗在晚期DDCS中显示出令人鼓舞的活性,尽管没有达到主要终点,但与先前细胞毒性治疗和靶向治疗的分析相比具有优势。这一药物组合值得进一步探索,并在这一具有挑战性的患者群体中就有临床意义的终点达成共识。目前正在进行转化研究,以确定潜在的预测性生物标志物。
专家点评
除了两项新辅助的临床研究外,晚期领域中的一项针对DDCS的研究同样引人注目。该研究是ImmunoSarc研究的其中一个亚组分析,ImmunoSarc研究是一项综合性研究,旨在探究舒尼替尼联合PD-1抑制剂在多种STS中的疗效。
在本次ASCO会议上,DDCS亚组的研究结果得以公布。由于舒尼替尼单药的不良反应较为明显,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与免疫药物的联合应用。因此,在此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对舒尼替尼的剂量进行了调整。在前两周仅使用舒尼替尼进行诱导治疗,剂量为37.5 mg/d,随后将剂量减至25 mg/d,并同时开始联合使用纳武利尤单抗,直至PD或不良反应无法耐受。研究的主要终点指标为6个月的PFS率,预计纳入23例患者,至少需要14例患者在6个月时未出现PD,方能达到研究终点。
这项研究历时4年,从7个中心招募了24例患者。结果显示,中位PFS为5.6个月,中位OS为10.3个月,客观缓解率(ORR)为26.3%。然而,由于仅有10例患者在6个月时未出现PD,因此未能达到预设的终点指标。在安全性方面,主要的3~4级毒性包括中性粒细胞减少、贫血和ALT升高。若在中国患者中开展类似研究,血小板下降可能成为一个值得重点关注的不良反应。尽管此次研究未能达到预设终点,但从数据上看,与以往的化疗加靶向治疗的数据相比,仍展现出一定的优势。因此,未来这种联合用药方案仍值得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参考文献:
[1]Kazuhiro Tanaka,Ryunosuke Machida,Makoto Endo,et al.Final results of a randomized phase II/III study comparing perioperative adriamycin plus ifosfamide and gemcitabine plus docetaxel for high-grade soft tissue sarcomas:Japan Clinical Oncology Group study JCOG1306.ASCO 2024;Abstract 11503.
[2]Yvonne Marie Mowery,Karla V.Ballman,Angela M.Hong,et al.SU2C-SARC032:A randomized trial of neoadjuvant RT and surgery with or without pembrolizumab for soft tissue sarcoma.ASCO 2024;Abstract 11504.
[3]Sandra J.Strauss,Nadia Hindi,Emanuela Palmerini,et al.ImmunoSarc II master trial(phase II of sunitinib and nivolumab):Results from the dedifferentiated chondrosarcoma(DDCS)cohort—A GEIS,ISG and UCL study.ASCO 2024;Abstract 11506.
毛丽丽教授
北京肿瘤医院肾癌黑色素瘤内科,主任医师,博士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黑色素瘤专家委员会秘书
中国抗癌协会(CACA)肿瘤临床化疗专业委员会青委会委员
悉尼大学westmead医院肿瘤中心、澳大利亚黑色素瘤研究中心(MIA)访问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