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肾细胞癌家族中,nccRCC占比较小,约占肾癌的25%,生物学特征却非常复杂,目前尚缺乏晚期nccRCC的标准治疗方案。在近期举行的ASCO GU年会上,由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董培教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郭剑明教授以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黄吉炜教授和薛蔚教授等团队合作的一项单臂、多中心、II期研究入选,探索了呋喹替尼联合斯鲁利单抗一线治疗转移性/不可切除nccRCC的疗效和安全性,肿瘤瞭望-泌尿时讯特邀黄吉炜教授进行分享。
编者按:在肾细胞癌家族中,nccRCC占比较小,约占肾癌的25%,生物学特征却非常复杂,目前尚缺乏晚期nccRCC的标准治疗方案。在近期举行的ASCO GU年会上,由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董培教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郭剑明教授以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黄吉炜教授和薛蔚教授等团队合作的一项单臂、多中心、II期研究入选,探索了呋喹替尼联合斯鲁利单抗一线治疗转移性/不可切除nccRCC的疗效和安全性,肿瘤瞭望-泌尿时讯特邀黄吉炜教授进行分享。
研究背景
研究数据表明肾癌初诊患者发生转移的比例约为20%-30%,另有约25%局限性肾癌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后会出现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肾癌患者一旦出现转移,其生存预后均较差,需通过全身系统的治疗以控制疾病进展,针对晚期nccRCC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案仍不确定。在此前的临床研究中,VEGFR抑制剂呋喹替尼与PD-1抑制剂斯鲁利单抗的联合疗法在nccRCC中显示出有前景的疗效和良好的安全性。呋喹替尼是一种VEGFR1/2/3抑制剂,已在中国、美国、欧洲、日本等多个国家获批用于转移性结直肠癌的治疗。斯鲁利单抗是一种抗PD-1单克隆抗体,已在中国和印度尼西亚获批用于小细胞肺癌的一线治疗。这项单臂、多中心、II期研究旨在探索呋喹替尼联合斯鲁利单抗在转移性/不可切除nccRCC的疗效和安全性。
研究方案
研究主要入组标准为:病理学确诊的转移性/不可切除nccRCC患者;年龄为18-80岁;既往未接受过包括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在内的全身性抗癌治疗;ECOG PS 0-1;具有≥1个可测量病灶;预期生存时间>3个月。
研究共计划入组39例患者。
具体方案如下:
研究结果
截至2024年12月,入组19例患者。患者基线特征如下。
疗效方面,中位随访8.9个月时,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尚未达到,6个月PFS率为79.8%。在19例可评估的患者中,10例达到部分缓解,7例疾病稳定,客观缓解率(ORR)为52.6%(95%CI:30.2%-75.1%),疾病控制率(DCR)为89.5%(95%CI:66.9%-98.7%)。最终有3例患者出现快速进展,这些患者均具有肉瘤样特征(其中2例为乳头状肾细胞癌,1例为嫌色细胞癌)。
安全性方面,19例患者报告了任意级别不良反应。仅1例患者报告3/4不良反应。
研究结论
研究初步数据显示,呋喹替尼联合斯鲁利单抗治疗晚期nccRCC的疗效良好且毒性可耐受。目前中位随访8.9个月,中位PFS尚未达到,6个月PFS率为79.8%。在19例可评估疗效的患者中,ORR为52.6%,DCR为89.5%。研究发现,nccRCC患者的快速进展或与肉瘤样特征相关,但还需进一步研究验证。
黄吉炜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泌尿科副主任
泌尿科西院一病区主任
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博士
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麻省总医院(MGH)博士后
中国医师协会上尿路尿路上皮癌(UTUC)协作组副组长
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全国青委会微创学组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协会尿路上皮癌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泌尿系统肿瘤慢病管理分会常委
中国医师协会肾癌协作组委员
中国性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委员
中国人体健康科技促进会泌尿男生殖系肿瘤专委会委员
CACA中西医整合肾癌专委会委员
中华医学会上尿路尿路上皮癌及中国临床肿瘤协会尿路上皮癌指南执笔专家
国家医疗先行试验区海南博鳌乐城罕见病专家委员会专家
《中华肿瘤杂志》、《现代泌尿外科杂志》编委
《JCO泌尿生殖系统肿瘤专刊中文版》青年编委会委员
擅长肾肿瘤及UTUC诊疗,年独立完成手术超1000例次,其中肾输尿管肿瘤手术超800例次。
主持国家自然基金课题及上海市级课题5项,其他课题数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40多篇,总IF超过190分。
从2015年开始先后10余次在EAU,AUA,ESMO、ASCO等国际大会上进行学术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