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AA/CUA2015]肾癌合并癌栓的术前评估与预后——王建业教授访谈

作者:肿瘤瞭望   日期:2015/9/8 13:10:49  浏览量:25437

肿瘤瞭望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王建业教授,北京医院泌尿外科教授、CUA副主任委员、UAA2015组织委员会主席,主持参与多项重大科研项目。在第十三届亚洲泌尿外科学会年会(UAA2015)暨第二十二届全国泌尿外科学术会议(CUA2015)大会上,王教授担任多场分会主持,并做了题为“LUTS IV期结果汇报”的专题发言。《肿瘤瞭望》有幸邀请到王教授,介绍肾癌合并癌栓的手术评估,癌栓位置对预后的影响、术前癌栓评估方式的选择、前列腺癌发病机制研究新进展,以及OAB与LUTS的正确区分。

  肾癌合并癌栓患者的手术评估

 

  王建业教授指出,肾癌合并癌栓患者的术前评估应包括两个方面:

 

  第一,患者的全身情况。肾静脉瘤栓相对好一些,如果是下腔静脉有瘤栓的话手术会比较大,风险也比较大。对于全身情况比较差的患者,如高龄、心功能不好、肺功能差等,需首先评估其身体情况。

 

  ①评估是否能耐受手术。如果患者年龄比较大,不一定能耐受这类手术,如麻醉问题,因为麻醉本身不是生理状态的,尽管能做到接近生理状态。

 

  ②评估术中心脏意外发生可能性。对于有心功能不全或者冠脉缺血的患者,由于这种手术时间比较长或者术中出血比较多,出现心脏意外的可能性非常大。

 

  ③评估停服抗凝药问题。对于有其他疾病,如脑血管疾病、心脏支架、起搏器、甚至有人工瓣膜或心功能不全、房颤,而需要长期服用抗凝药的患者。需要考虑如何停用抗凝药,什么时候停、可不可以停、需不需要别的药物替代的问题。

 

  ④评估肾功能的恢复情况。因为术中需要阻断肾脏血管,而且是双侧血管都要阻断。在这种情下,肾脏会缺血,需要考虑术后肾功能的恢复情况。如果下腔手术取瘤栓,同侧肾脏需要做根治性手术,而对侧肾脏也需要控制血流,需要考虑对侧肾脏恢复血流后是否会出现急性肾衰的问题。

 

  第二,疾病的局部情况。需要考虑瘤栓的长短、血管有无异常,以及是否有淋巴结的侵犯。

 

  ①评估瘤栓的长短。是在膈下还是已经到膈上,相应的手术的难度不同,要根据全身的情况进行评估。

 

  ②评估血管有无变异。术中需进行血管阻断,所以要评估是否能达到完全阻断,因为有些患者会有迷走血管。

 

  ③评估下腔静脉和腹主动脉旁是否有淋巴结的侵犯。单纯下腔静脉有瘤栓好些,如果周围有淋巴结的侵犯,还要考虑到这种患者血管的脆性,是不是有斑块,会不会术中阻断时发生脆裂。

 

  癌栓位置对预后的影响

 

  肾癌癌栓常见在肾静脉内,再往上就到下腔静脉,多数从肾静脉延续到下腔静脉。如果是肾静脉瘤栓,没有转移,手术加靶向治疗后的预后尚可。一旦到下腔静脉,最大的问题是不敢保证完全没有转移。临床上经常遇到这类患者,手术后3个月到半年或1年,发现有脑转移、肺转移,甚至有骨转移。通过对这些患者的追踪和研究发现,其实这些肿瘤和转移灶的形成是因为在手术之前已经有癌细胞定植,只是没有形成肿瘤或影像学没有发现有肿瘤。所以一旦下腔静脉有瘤栓,预后是比较难判断的。

 

  王教授指出,实际上预后的评估,一旦下腔静脉有瘤栓,无论多长,无论是在膈上还是膈下,预后都不是很好。现在取得的进步是手术治疗后可以使用靶向药物治疗,可以一定程度上抑制转移的癌细胞,对延长患者的寿命有一定的益处。

 

  术前癌栓评估方式的选择

 

  CT和MRI对癌栓的评估效果都非常好。通常情况下,如果患者没有其他方面的疾病,两种检查都可以选择。但对于放过支架、换过关节、有心脏起搏器、骨折以后打钢板等有医疗干预的患者,以及有其他MRI禁忌的患者,都不能选择MRI,只能做CT。

 

  至于癌栓移动或脱落的问题,多数情况下,癌栓是从肾静脉长到下腔静脉,而这一段是有拐弯的,所以是不大容易脱落。但是,一旦脱落,问题会很严重,可能引起患者死亡,因此术前对患者瘤栓情况的评估十分重要。

 

  前列腺癌发病机制研究新进展

 

  王建业教授指出,前列腺癌的发病机理不是非常清楚,但比较肯定的有以下几点:

 

  第一,与年龄相关,也可以称为年龄依赖性的老年肿瘤。20~40岁的人几乎没有这种病,绝大多数都是60岁以上,而且随着年龄的增加,发病率也相应增加。有实体解剖显示,在因其他疾病去世后的尸检中,80岁以上的男性前列腺病理发现癌细胞非常多。

 

  第二,与种族有很大相关性。黑种人多见,白种人次之,黄种人发病率比较低。

 

  第三,家族性,即遗传问题。现在认为如果家里有直系亲属发生过前列腺癌,比如父亲发生过前列腺癌,那么儿子的发病率要比正常人高5倍;如果家里有两个人患前列腺癌,那么其他男性成员比普通人要高20倍。根据近年来对前列腺癌相关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的研究,前列腺癌只是遗传相关性疾病,而不是遗传疾病。

 

  第四,与饮食结构相关。大量的资料研究,高脂肪高蛋白饮食容易发生前列腺癌,最典型的研究证据是美国夏威夷的日本后裔,上世纪40年代,美籍日本后裔的前列腺癌发病率非常低,与亚洲一样;第二代美籍日本后裔发病率已经高于亚洲发病率,但是低于本土美国人;第三代美籍日本后裔发病率已经接近本土人了。中国的研究同样也能证实这一点。在中国经济发达地区,前列腺癌的发病率高,相比之下农村发病率低。另外,同一地区的不同人群,发病率也不一样。就城市而言,白领阶层发病率高,但工人发病率低。

 

  王教授指出,医疗条件可能也有相关性。医疗条件好、自我保健意识强,定期体检的人群,容易发现疾病。不定期体检的人群,即使患病可能也不知道。

 

  正确认识OAB与LUTS

 

  下尿路症状(LUTS)和膀胱过度活动症(OAB)都不是独立的疾病,而是症候群,LUTS范围要远远大于OAB。OAB是以尿急为主,常常伴有尿频和夜尿增多,伴或不伴有急迫型尿失禁。核心问题是尿急,其他症状如尿频、夜尿、失禁可以有也可以没有。而LUTS包括排尿相关的所有症状,如排尿困难、淋漓不尽、不成尿线或尿线变细、排尿中断、排尿启动延时、尿痛、尿频、尿急、夜尿增多、尿失禁、尿后淋漓不尽等。

 

  排尿问题一般分三个期:第一期为排尿期的症状,以排尿困难为主的一类症状,包括排尿困难、尿线变细、启动比较慢;第二期为贮尿期的症状,尿频、尿急、夜尿增多,即通俗所说憋不住尿;第三期为排尿后期的症状,如淋漓不尽。王教授指出,很多疾病都可以引起这些症状,如尿路感染、结石、膀胱结石、尿路结石、肿瘤、炎症会引起下尿路症状。

 

  OAB主要是贮尿期的症状,主要问题是尿急。OAB也可以由很多疾病引起,女性可能更多一些,如反复的尿路感染,男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的可能性会多一些。治疗上,OAB与LUTS二者的治疗均以治疗原发病为基础,以治疗患者症状为核心。

版面编辑:张楠  责任编辑:吉晓蓉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王建业

分享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