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肿瘤瞭望>资讯>快讯>正文

PD-L1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肿瘤瞭望   日期:2018/9/14 14:35:59  浏览量:21720

肿瘤瞭望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程序性细胞死亡分子-1(PD-1)/程序性细胞死亡 - 配体1(PD-L1)途径可抑制T细胞的活化,并在细胞和体液免疫应答的负调节中起关键作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成人恶性淋巴瘤中最常见的类型,约占非霍奇金淋巴瘤总数的30%左右。中山大学肿瘤防治疗中心蔡清清教授课题组在一项研究中检测了DLBCL中PD-L1的表达,并分析其与DLBCL预后的关系。

研究方法
 
对2005年10月至2012年8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204例新诊断DLBCL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免疫组化法(IHC)检测204例患者肿瘤组织中PD-L1的表达。使用IHC检测来自109名患者的肿瘤标本中的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CD5,CD30和C-Myc的表达,并使用荧光原位杂交检测Epstein-Barr病毒(EBV)编码的RNA(EBERs)的表达。采用Spearson相关分析比较指标之间的相关关系;采用Kaplan-Meier法及Log-rank检验对各指标进行单变量生存分析,并绘制关于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和无进展生存(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的生存曲线。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多变量生存分析。
 
研究结果
 
204例患者中,肿瘤细胞中有100例(49.0%)为PD-L1阳性,肿瘤微环境中有44例(21.6%)为PD-L1阳性。肿瘤细胞和肿瘤微环境中的PD-L1表达在非生发中心B细胞(non-GCB)亚型中比在GCB亚型中更常见(P= 0.02和P=0.04)。与肿瘤微环境中PD-L1表达阴性的患者相比,肿瘤微环境中PD-L1阳性的患者更可能对一线化疗具有抗药性(P=0.03)。肿瘤微环境中PD-L1阳性与C-Myc表达呈负相关(r = -0.20,P=0.04)。PD-L1表达与ALK、CD5和CD30以及EBER的表达之间未检测到具有相关性。肿瘤细胞PD-L1阳性和PD-L1阴性的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OS)分别为50.0%和67.3%(P=0.02)。肿瘤细胞PD-L1阳性表达是DLBCL中OS的独立风险预测因子(P<0.01)。
 
结论
 
PD-L1表达在非GCB亚型中比在GCB亚型中更常见。肿瘤微环境中PD-L1的表达与C-Myc呈负相关。PD-L1阳性提示着DLBCL患者的生存预后更差。对于PD-L1表达的患者,我们应推荐采取如抗PD-L1抗体免疫治疗等临床策略。
 
专家简介
 
蔡清清教授
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淋巴瘤治疗中心
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委
广东省女医师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副主委
CSCO淋巴瘤联盟专家委员会委员
广东省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秘书,委员
广东省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会副主委
广东省抗癌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广东省抗癌协会化疗专业委员会委员
广东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第一批)
 
徐晓露
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 肿瘤化疗科 医师,硕士
2015年获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本科学位,2018年获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肿瘤学硕士学位。

版面编辑:洪山  责任编辑:彭伟彬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血液

分享到: 更多

相关幻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