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肿瘤瞭望>资讯>快讯>正文

EBMT圆桌会丨胡绍燕教授团队:allo-HSCT与CAR-T细胞治疗在儿童白血病患者中的疗效与安全性

作者:  Longmei  Peng   日期:2024/4/28 16:03:13  浏览量:4864

肿瘤瞭望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在本届大会上,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胡绍燕教授及其团队成员报告了6项研究。《肿瘤瞭望-血液时讯》特邀请胡绍燕教授及其团队成员以圆桌会的形式和广大读者分享他们关于allo-HSCT与CAR-T细胞治疗在儿童白血病患者中的疗效与安全性的研究成果,并针对这6项研究进行精彩述评。

 
A020低剂量去甲基化药物对预防高危AML儿童患者移植后复发的影响
讲者:王庆伟
 
背景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是治疗高危(HR)急性髓性白血病(AML)的唯一治愈选择。然而,20%至50%的患者有复发的可能性,这是HSCT后死亡的主要原因。对于HR AML,HSCT后的维持治疗可能提高无复发生存率(RFS)。HSCT后使用低剂量去甲基化药物(HMAs)在成人AML中显示出积极的治疗效果,但对儿童的数据有限。
 
方法
 
我们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进行了一项回顾性研究。在2019年8月至2023年4月期间,173例AML儿童患者(基于CALSⅢ-AML 18,注册号ChiCTR1800015883)因HR(n=103)、难治或复发(RR,n=40)、HR+RR(n=30)接受了HSCT(排除第二次移植)。其中有100例男童患者和73例女童患者,中位年龄为6岁9个月(范围:3个月-16岁)。所有患者在接受HSCT后使用HMAs前均处于完全缓解状态。173例AML儿童患者中有53例接受了HMAs维持治疗(地西他滨每日皮下给药10-15 mg/m2,每28天连续3-5天,至少4个周期;阿扎胞苷每日皮下给药32 mg/m2,每28天连续3-5天,至少4个周期)。干预的中位数是HSCT后的第123天。对照组(n=120)没有接受HMAs干预。截至2023年10月,所有患者均未失访。
 
结果
 
截至随访日期,中位周期数为4。共有31例儿童患者完成了至少4个周期,17例患者退出维持治疗(肝功能异常[n=4],肾功能异常[n=1],肺部感染[n=1],MOG抗原相关性视神经炎[n=1],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n=2],复发[n=5]),无特定原因[n=3],维持治疗期间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HMAs组与对照组的整体生存率(OS)分别为94.3%vs.77.5%,RFS率分别为90.6%vs.66.7%。HMAs作为维持治疗可以提高OS和RFS([95%CI:38.84-43.78;P=0.006]和[95%CI:31.45-37.23;P=0.001])。对于不同HR融合基因的患者,HMAs有利于携带CBF-AML与KIT(P=0.044)、KMT2A重排(P=0.037),但不能改善携带FUS::ERG(P=0.655)和CBFA2T3::GLIS2(P=0.181)的患者。在GVHD方面,HMAs组与对照组无论是在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中的(ⅠaGVHD P=0.405、Ⅱ-ⅢaGVHD P=0.476,ⅣaGVHD P=1),或是在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中的(局限性cGVHD P=0.578,广泛性cGVHD P=1),均无显著差异。

结论
 
HMAs可以预防HR AML儿童患者的HSCT后的复发,对儿童患者安全且耐受性良好,并发挥移植物抗白血病效应,同时不增加GVHD的风险。然而,不同的HR融合基因有不同的临床效果,这有助于我们识别更适合HMAs维持治疗的患者。
 
专家点评

胡绍燕教授:我认为周老师的研究最大的贡献之一是,对于接受CAR-T细胞治疗的患者,如果再患有艾滋病,无论是医源性的还是其他来源的艾滋病,对家庭、医生等都是很沉重的负担。这项病例研究用非常详细的多种方法来证明,假阳性HIV其实就是慢病毒的序列,作为载体出现在T细胞里。
 
除此之外,我们还有一个壁报是造血干细胞移植后预防急性白血病复发的一项研究。50多例白血病患者在移植后使用去甲基化药物干预,对白血病的复发起到非常明显的预防效果。我们还发现,如果患者是分子水平复发,使用去甲基化药物干预治疗比血象(血常规检查)完全复发要好很多。所以我们医院对于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白血病患者,要求一个月进行一次骨髓穿刺,目的就是希望在分子阶段早期发现并及时干预,否则会影响患者以后的预后生存。我们的研究结果用数据告诉大家,对于分子水平复发要早发现早干预,才能有更好的治疗效果。
 
专家简介
 
胡绍燕教授
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
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血液科主任
江苏省“333”第二层次领军人才
江苏省特殊贡献中青年专家
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重点人才
江苏省“科教兴卫”“创新团队”领军人才
江苏省“百名医德之星”
苏州市姑苏卫生领军人才
被中国医师协会儿科分会授予“最美的儿科医生”
国家卫健委儿童血液病专家委员会委员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儿童白血病专家委员会临床诊疗工作组副组长
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血液组副组长
江苏省医学会儿科分会血液组前组长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江苏省重点专项课题多项
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及新技术引进奖多项,发表SCI论文多篇
 
卢俊教授
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肿瘤学组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小儿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江苏省小儿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兼秘书
江苏省医学会输血委员会临床输血组成员
江苏省研究型医院干细胞移植和免疫治疗组常委
从事儿童急性白血病及干细胞移植、各种实体肿瘤的诊治
 
高莉
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主治医师、硕士研究生
美国St.Jude儿童研究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进修学习
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青年项目1项及苏州市级项目基金1项
以第一作者或共同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及核心期刊论文数篇
获奖情况:第五届(2023年)妇幼健康科学技术奖成果奖三等奖;江苏医学科技奖一等奖;江苏省医学引进新技术二等奖;苏州市医学学科技奖三等奖
主要研究领域:儿童白血病的精准诊治及儿童血液病造血干细胞移植
 
李泊涵
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医学硕士,住院医师
从事儿童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临床工作和基础研究
主持苏州市科技计划项目1项
在Blood、BBMT等血液学SCI期刊以第一作者、共同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7篇,中文核心期刊2篇
获2021年度江苏省医学新技术引进奖一等奖(排名第二),2023年度苏州市“姑苏医星”卫生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培养人员,2023年国家自然基金青年项目获得者
 
周密
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药剂科副主任药师
抗感染专业临床药师、血液内科专业临床药师带教药师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药物评价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
中国初级保健基金会病原检测专委会委员
江苏省免疫学会感染免疫专委会委员
江苏省药学会感染药学专委会委员
2019年和2022年参加St.Jude Children’s Research Hospital全球感染训练营
主要研究方向:血液肿瘤和免疫缺陷宿主感染,深部真菌感染,儿童感染性疾病等
 
会场花絮
上一页  [1]  [2]  [3]  [4]  [5]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白血病

分享到: 更多